鈴城 久遠

Tactical Surface Fighter in Notes #32 —— YF-22 LightningⅡ

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

YF-22 LightningⅡ

Specification

机体型号:YF-22 YX/YF

世代:第3世代战术机

入役年份:试作机

开发商:Locweed(洛克希德)

Jump Unit引擎:YFE119-PW-100(YX)/ YFE120-GE-100 (YF)

机体全高:19.6m

1974年,F-4作为历史上第一型战术机投入实战,入役初期的战术机曾被无法充分驾御的卫士称为“缺陷兵器”。然而其根本,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要归咎于当时没有成熟的战术和运用方式来充分发挥战术机这种新概念兵器的作战效能,同时大多由战斗机飞行员出身的卫士无法顺利驾御机体并适应新的作战方式,才导致发生了诸多与机体本身的性能无关的问题,以及“死之八分”的恶名。但无论如何,战术机成功地支撑住了人类几近崩溃的战线,充分地完成了其作为阻滞BETA侵略的“盾”的使命。

然而当时,无论是从前线的卫士到各国的军部首脑,再到负责战术机设计制造的军工企业群,所有人都不认为自己所驾御(所生产)的事物与“对BETA用的决战兵器”这个头衔相称。在得到了第1世代战术机这一阻挡侵略的“盾”以后,他们希望从“战术机”这一事物的未来中寻求堪当反击大任的“剑”的存在,不久,“对BETA战斗用的更强的攻击型战术机”成了全世界翘首以待的共同期望。

对于当时的美国政府来说,既然已经付出了加拿大东北部的代价之后,国会要求国防部将阻止BETA登陆北美为列为头等要务,当时已经进入设计阶段的新型第1世代战术机同时进行的,是以前线不断反馈的实战经验和积累数据为基础的第2世代战术机开发计划。之后,自F-4入役尚未满10年的1982年起,F-14“雄猫”、F-15“鹰”,F-16“战隼”等等设计思想从重视装甲转为重视机动能力的第2世代战术机系列逐步入役。

1982年,第2世代战术机在入役之初就展示了与第1世代机截然不同的进步。被誉为“战术机之父”的美国陆**将罗德·范登堡认为:由于第2世代战术机的投入,与BETA的战争会在第2世代机的使用年限内结束,在这之后,围绕BETA支配地区的地下资源——特别是埋藏在Hive内的稀有元素的所有权的争夺将会激化各国在利害关系上的对立。以此为基础,范登堡认为美军未来需要既能为BETA战争打下休止符,又能在此后发生的人类之间的战斗中占据充分优势的战术机。为此,他制作了详细的报告和建议书提交国防部。

借着战略航空机动要塞开发计划(“HI-MAERF计划”:应用了来自BETA下降Unit中的人类未发现元素的Hive攻略兵器)的东风,更新型的先进战术机开发计划迅速形成了主流声浪,但也随即被卷入了争议的旋涡中。美军各军种之间对于“该把预算投入何种新兵器的开发”这个议题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最后,不仅是政府首脑和国防关系人士,甚至在国会也发生了关于该问题的争论。

旧空军势力认为以多用途战斗机为首的下一代战斗用飞行器是今后对人战斗中不可或缺的兵器,与之相对的,陆军则提出只有能够对应预测到的所有状况的战术机才是今后所必须的兵器。在数个月的争论之后,决策层达成了共识:首先,对BETA战争的胜利和终结只是大局上的估计,至少在光线种个体被完全清除之前飞行器将依然会有很长时间无法进入第一线,而且,考虑到30多年的技术断代,要花费较大资本从头开发暂时还派不上用场的战斗用飞行器未免太过乐观;其次,要在短期内将作为BETA侵略地球的桥头堡的月球和火星上的Hive群排除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必须考虑到BETA的地球外增援将会延长BETA战争的可能性;最后,谁也无法保证没有其他国家有能力将BETA级别的战术激光系统实用化。基于以上几个理由,新型战术机论的支持者们获得了胜利,陆军随即将早已准备好的ATSF计划提上了日程。

ATSF计划:

在ATSF计划中,除了作为基础的提升通常性能外,次世代战术机还被要求具备下列要素。

1、针对包括战术机在内的人类现有兵器的战斗能力。

2、高度的F3能力,即:先敌发现(First look)、先敌射击(First shoot)、先敌摧毁(First kill)

3、降低被各种电子传感器发现的几率(传感器隐形机能)

4、高燃费比的高速巡航性能和长距离转场飞行能力

在研究了国内七家军工企业提交的概念方案之后,美国陆军选择了洛克希德和诺斯罗普两家作为试作机制造的主承包商,之后洛克希德选择了通用动力,诺斯罗普选择了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和格鲁门作为副承包商,双方的试作机分别被赋予了YF-22和YF-23的试验编号。

然而变数却在翌年出现,由于五次元效果炸弹(Fifth-dimensional effect bomb——通称G弹)的爆炸实验成功,美国的世界战略和军事思想发生了大幅度转变。洛克希德和麦·道承包的HI-MAERF计划被叫停,美军的对BETA战略转变为“以G弹的运用为前提”。这个结果对洛克希德和麦·道而言无疑是个噩耗,也因此,次世代主力战术机的订单也就成为了关乎企业存亡的最优先事项,竞争因而进一步激化。

在概念验证阶段的试验之初YF-23领先一步,不过在进行到中盘以后YF-22的完成度已迅速接近实用阶段,在最后阶段(模拟战斗)前夕YF-23追上YF-22,两者齐头并进。

在模拟战的2周之间,YF-22和YF-23一共进行了40次模拟战,YF-23以18比14,平局5,无效3的比分占据明显优势,由于YF-23在隐形性能和近距离格斗战性能方面优于YF-22,因此在双方是同等级别的高机动隐形战术机的情况下,战斗陷入近距离机动格斗战的情况较多,这一点对于着眼于高燃费比高速巡航和视距外射击战性能的YF-22来说较为不利。根据后来成为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的伊扎克·洛伊(Yitzhak A. Lowy)上将的回忆,他作为YF-22的首席开发卫士时,不得不频繁回避YF-23挑起的近距离白刃战,如果无法在第一时间通过中继信标进行诱饵作战的话,他多半要栽跟头。

所有的概念验证试验结束之后,YF-23在对战术机格斗战中充分证明了自身具备的优秀设计性能,甚至连洛克希德的技术人员也认为它已经获得了胜利。但最终,美国陆军却选定了YF-22为陆军次世代主力战术机。其理由有两点:YF-23的单价和维护费用较高,同时在整备性和生产性方面弱于YF-22;以及,相比重视近距离机动格斗战的YF-23,YF-22更符合当时美军所提倡的G弹战略。

在评价试验结束之后,两台当时还被称作“LightningⅡ”的YF-22试作机被封存于内利斯基地,后来也多次被启封参与后来洛·马的概念技术验证,甚至在ATSF计划搁浅中的这段时间里,YF-22依然协助进行了F-22A的EMD组装技术采集,以及新式电活性碳致动带(Electroactive Carbonic Actuator/EACA)的比较试验。两台YF-22试作机分别被标以YX和YF的差别代号并使用了不同的涂装来区分,为了进行引擎比较试验,YX型搭载了普惠的YFE119-PW-100引擎,而YF则使用了通用动力的 YFE120-GE-100。

2001年年初的F-22A入役仪式中,两台YF-22也出席了仪式,作为YF-22的首席开发卫士,时任美国太平洋战区参谋长的伊扎克·洛伊亲自到场致辞。

合众国一直以来先行的一步,此后也将一直领先下去的吧……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1. Young说道:

    G弹战术,胜出的万能借口而已吧!阴谋论散布~~哇卡卡卡 [媚笑]

  2. Young说道:

    G弹战术,胜出的万能借口而已吧!阴谋论散布~~哇卡卡卡 [媚笑]

  3. 相对于YF-22的配色更喜欢EMD的黑色和22A的浅绿啊……..还有海爷标题的代号写错了,应该是猛禽而不是闪电II吧

  4. From:浴血之凰:
    相对于YF-22的配色更喜欢EMD的黑色和22A的浅绿啊……..还有海爷标题的代号写错了,应该是猛禽而不是闪电II吧

    哦我错了没有看仔细,代号是对的………..

  5. From:浴血之凰:
    相对于YF-22的配色更喜欢EMD的黑色和22A的浅绿啊……..还有海爷标题的代号写错了,应该是猛禽而不是闪电II吧

    哦我错了没有看仔细,代号是对的………..

  6. yhr5678说道:

    一直都想问一个问题:G弹究竟是什么?大杀器是自然的,可是关于原理之类的设定一直都没找到
    五次元效果是针对原作游戏的穿越内容而提出的吧?

  7. yhr5678说道:

    一直都想问一个问题:G弹究竟是什么?大杀器是自然的,可是关于原理之类的设定一直都没找到

    五次元效果是针对原作游戏的穿越内容而提出的吧?

  8. 鈴城 久遠说道:

    From:yhr5678:
    一直都想问一个问题:G弹究竟是什么?大杀器是自然的,可是关于原理之类的设定一直都没找到
    五次元效果是针对原作游戏的穿越内容而提出的吧?

    原理比较模糊,他是根据人类解析的G元素制作的一种基于重力制御的动力源的延伸产品,最初是HI-MAERF计划中大型空中要塞的引擎。在引擎对于卢瑟福力场的制御发生瓶颈之后,研究发现可以干脆把这东西当作一种炸弹,在G弹被激活并且到达临界状态时,炸弹本身会包裹一层强力的卢瑟福力场,它可以偏转重光线级的照射。所以G弹才会变成决定性的武器,因为它可以从轨道上投落,而且无视光纤种的截击。

    当G弹的反应超过临界,就会产生相应“当量”的重力乱数区域,简单的说,就是把影响范围内的时间和空间一并湮灭掉,无视任何目标想要用来保命的小伎俩,除非逃出影响范围,否则唯一下场就是彻底消失。 

    明星作战时两发G弹撬开了横滨HIVE,佐渡岛战役伊隅上尉引爆了凄乃皇二型的引擎,而炸飞喀什HIVE的也是另一台四型的引擎。

    然后,G弹基本是美国自己研制,和穿越内容无关 

  9. 鈴城 久遠说道:

    From:yhr5678:

    一直都想问一个问题:G弹究竟是什么?大杀器是自然的,可是关于原理之类的设定一直都没找到

    五次元效果是针对原作游戏的穿越内容而提出的吧?

    原理比较模糊,他是根据人类解析的G元素制作的一种基于重力制御的动力源的延伸产品,最初是HI-MAERF计划中大型空中要塞的引擎。在引擎对于卢瑟福力场的制御发生瓶颈之后,研究发现可以干脆把这东西当作一种炸弹,在G弹被激活并且到达临界状态时,炸弹本身会包裹一层强力的卢瑟福力场,它可以偏转重光线级的照射。所以G弹才会变成决定性的武器,因为它可以从轨道上投落,而且无视光纤种的截击。

    当G弹的反应超过临界,就会产生相应“当量”的重力乱数区域,简单的说,就是把影响范围内的时间和空间一并湮灭掉,无视任何目标想要用来保命的小伎俩,除非逃出影响范围,否则唯一下场就是彻底消失。 

    明星作战时两发G弹撬开了横滨HIVE,佐渡岛战役伊隅上尉引爆了凄乃皇二型的引擎,而炸飞喀什HIVE的也是另一台四型的引擎。

    然后,G弹基本是美国自己研制,和穿越内容无关 

  10. yhr5678说道:

    From:鈴城 久遠:

    From:yhr5678:
    一直都想问一个问题:G弹究竟是什么?大杀器是自然的,可是关于原理之类的设定一直都没找到
    五次元效果是针对原作游戏的穿越内容而提出的吧?

    原理比较模糊,他是根据人类解析的G元素制作的一种基于重力制御的动力源的延伸产品,最初是HI-MAERF计划中大型空中要塞的引擎。在引擎对于卢瑟福力场的制御发生瓶颈之后,研究发现可以干脆把这东西当作一种炸弹,在G弹被激活并且到达临界状态时,炸弹本身会包裹一层强力的卢瑟福力场,它可以偏转重光线级的照射。所以G弹才会变成决定性的武器,因为它可以从轨道上投落,而且无视光纤种的截击。
    当G弹的反应超过临界,就会产生相应“当量”的重力乱数区域,简单的说,就是把影响范围内的时间和空间一并湮灭掉,无视任何目标想要用来保命的小伎俩,除非逃出影响范围,否则唯一下场就是彻底消失。 
    明星作战时两发G弹撬开了横滨HIVE,佐渡岛战役伊隅上尉引爆了凄乃皇二型的引擎,而炸飞喀什HIVE的也是另一台四型的引擎。
    然后,G弹基本是美国自己研制,和穿越内容无关 

    多谢,又学习到了新姿势啊……

  11. yhr5678说道:

    From:鈴城 久遠:

    From:yhr5678:
    一直都想问一个问题:G弹究竟是什么?大杀器是自然的,可是关于原理之类的设定一直都没找到
    五次元效果是针对原作游戏的穿越内容而提出的吧?

    原理比较模糊,他是根据人类解析的G元素制作的一种基于重力制御的动力源的延伸产品,最初是HI-MAERF计划中大型空中要塞的引擎。在引擎对于卢瑟福力场的制御发生瓶颈之后,研究发现可以干脆把这东西当作一种炸弹,在G弹被激活并且到达临界状态时,炸弹本身会包裹一层强力的卢瑟福力场,它可以偏转重光线级的照射。所以G弹才会变成决定性的武器,因为它可以从轨道上投落,而且无视光纤种的截击。
    当G弹的反应超过临界,就会产生相应“当量”的重力乱数区域,简单的说,就是把影响范围内的时间和空间一并湮灭掉,无视任何目标想要用来保命的小伎俩,除非逃出影响范围,否则唯一下场就是彻底消失。 
    明星作战时两发G弹撬开了横滨HIVE,佐渡岛战役伊隅上尉引爆了凄乃皇二型的引擎,而炸飞喀什HIVE的也是另一台四型的引擎。
    然后,G弹基本是美国自己研制,和穿越内容无关 

    多谢,又学习到了新姿势啊……

  12. nightfang说道:

    我的23…我的23…orz

官方微信

Login

跳至工具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