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兰.萨拉

[舰C/考据] 东乡提督的手账——《海军陆志上——特二式内火艇》

海军陆志上
——特二式内火艇

自从11区建立近代军队以来,IJN与IJA这对相爱相杀的好基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不忘在对方领域插一脚,相互倾扎。以至于出现了“陆军造船,海军造车”的奇特现象。
至于秋津丸、三式运输艇IJA的舟船部队我已在此前的帖子有所介绍。本次将以两篇文章着重介绍IJN的游戏中出现的部分海军陆战队武器装备。

一、特二式内火艇的研发历程

特二式内火艇カミ車,全称特殊二型内燃机艇,英文代号Type2 KA—Mi,日文假名カミ的音读。

1928年,11区军方开始了水陆装甲车辆的研制工作,起初是由IJA牵头研发。1933年,三菱重工业公司制成了2辆水陆坦克样车,1辆样车上装螺旋桨式水上推进装置,另1辆样车上装喷水式水上推进装置。但这2辆水陆坦克仅停留在样车研制阶段。

二战爆发后,IJN对这种战车很感兴趣,认为它很适合于“对太平洋诸岛的作战”,能“收到奇袭的效果”。于是,开始由IJN继续开展研究,在IJA技术本部的协力下,终于在1942年研制成功了以95式轻坦为基础的“特二式内火艇”,当年就装备IJN的陆战队。

海军的内火艇主要指的是使用石油类燃料的内燃机为动力源的小型艇的总称,而由于该装备是隶属于海军的装备且符合内火艇特征,名称也相应称为“内火艇”,而不是“战车”。

因在1942年研制成功,按照昭和时期兵器命名法则1942年即11区皇历2602年,故名“二式”。

其实这东西本质上还是两栖坦克,整个第二次世界大开片中,IJN一共生产了183辆坦克,大多被盟军击毁捕获,现在在俄罗斯的库宾卡坦克博物馆有展示。

二、结构特点

1、三段式结构。特二式内火艇主要是通过前后外挂组合浮箱的方法实现水中漂浮。

在两栖登陆时,通过前后外挂浮箱,保持水面漂浮航行姿态,外形更像一艘船;登陆之后卸下前后浮箱,以轻坦的姿态进行战斗,浮箱的装卸都由人工来完成。。

2、浮箱特点。特二式内火艇的前后浮箱,均由3毫米厚的软钢板焊接而成,钢板的可焊接性良好,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前后浮箱通过特殊的卡夹固定在坦克上。

前浮箱的形状好似船头,流线形好,并用隔板分成六个小区,即使被子弹击穿一个小区,仍然可以保持充分的浮力。前浮箱自重约1吨,排水量约6m³。

后浮箱的内部分为5个小区,自重约680千克,排水量约3m³。后浮箱上部后边还有一个方向盘,通过一根很细的钢丝绳由炮塔处伸至车内,用来控制左、右方向舵,使内火艇在水中转向。其具体结构可在顶视图中大体上看清楚。这种结构形式非常实用。

3、总体布局。特二式内火艇与95式轻型坦克大同小异,为发动机在前、变速箱在后的总布置方案。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递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再传至车体前部的主动轮,推动履带前进。不过,“特二式内火艇”上增加了一个分动箱,可实现“陆上行驶”和“水上航行”的切换。

在总体结构上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了望塔和方形换气筒。这两个部件在水上行驶时才发挥作用,陆上行驶时也要卸下来。了望塔的底部固定在车长指挥塔上,密封性好,上部有观察窗和舱盖。方形换气简装在车体后部发动机舱的上部。装上这“两大件”后,即使海水淹没炮塔顶部,内火艇也照样能航行,适航性相当好。

三、武备防护

1、武器装备。“特二式内火艇”的主要武器是门一式37毫米坦克炮。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穿甲威力25毫米。弹药基数132发。其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重机枪(1挺是并列机枪、1挺是车体前机枪),携机枪弹4080发。

2、动力系统。动力装置为直列6缸风冷柴油机,最大功率84.6千瓦(115马力)。由于研制之初确定要由潜艇秘密运输,内火艇捆绑在潜艇之外,为防止海水的浸渍和腐蚀作用,在运输的过程中要将发动机和电气装置从内火艇中卸下来,存放在潜艇内部。到达目的地后,潜艇浮出水面,将发动机和电气装置装上后,内火艇才能开得动,装、卸时间都只要30分钟。

“特二式内火艇”行动装置每侧有4个负重轮,两个一组,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有2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与原来的95式轻型坦克相比,悬挂装置的密封性得到很大改善。履带板为高锰钢铸造履带板。

“特二式内火艇”水上推进装置为两个螺旋桨,装于车体尾部下端。水上行驶时,挂上“水上档”,靠分动箱的作用,切断履带的动力,发动机的动力直接带动螺旋桨式水上推进器,推动内火艇航行;陆上行驶时则挂上“陆地档”,由履带推动坦克前进。“特二式内火艇”的陆上最大速度为37千米/小时,最大行程320千米:水上最大航速9.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140千米。

3、装甲防护。“特二式内火艇”装甲板的厚度较薄,炮塔的前面、侧面、后面均为12毫米,项部6毫米;车体正面12毫米,侧面及后面为10毫米,顶部6毫米。再加上它采用铆接结构,抗弹性能相当差。

三-1、“特二式内火艇”的改型

有前期型和后期型两种,结构略有不同。前期型的首上甲板上有前浮箱的卡夹,用来卡住前浮箱;后期型的用装甲板盖住,新增了前大灯,提高其夜间作战能力,但卡夹放到何处未作说明。

前期型的战斗全重为9.15吨(陆上)和12.5吨(水上,带浮箱),乘员5人。装浮箱时车全长7.5米,去掉浮箱时全长4.8米,车全宽2.8米,车全高2.3米。

在总体结构上,特别注意车体的密封性、耐压性和耐蚀性。除车长外,其它4名乘员都通过炮塔两侧、车体顶部的两扇矩形舱门上下车。这两扇舱门为双层结构,增加了水密性。

四、主要战史

二战末期,IJN在塞班岛、硫磺岛、菲律宾、巴布亚半岛等地的岛屿争夺战中,曾经使用过“特二式内火艇”、“特四式内火艇”。

“特二式内火艇”参加的最后战役是菲律宾战役。当时,IJN编成了“伊东海军特别陆战队”,指挥官是伊东德夫海军大尉。这个特别陆战队编有4个内火艇中队(相当于连)和一个火箭炮中队,它几乎包含了当时日本大部分的“特二式内火艇”。1944年9月12日,伊东大队奉命开赴菲律宾战场。第一波乘“铁洋丸”和“东凉丸”前往,在菲律宾海域遭美军潜艇攻击,连车带船全部报销。第二波乘二等运输舰前往,在吕宋岛附近遭美机攻击而损失惨重,少数“特二式内火艇”登陆后被当作固定火炮使用,和美军激烈交火,双方互有伤亡,而11区的内火艇也所剩无几。残余的内火艇在伊东的率领下转战莱特岛,遭到全歼,被俘的少量内火艇成了美军的战利品。

五、家族成员

1、特一式内火艇“卡米”。1941年制成,重4.3吨,可以拆卸的船型浮体在车体前后,炮塔有37毫米炮,车体左前装机枪,可以在潜艇(潜水深7.62米)甲板上运载。

2、特三式内火艇“卡其”,在特二式内火艇研制成功之后,IJN探索研制更加强大的水路两栖坦克。于是在1943年末开始研制特三式内火艇,并于次年成功研发。但是当时IJN海军兵器生产的重点放在船舶和飞机上,加之并没有两栖作战的计划,所以特三式内火艇的生产优先度非常低,整个二战只生产了19辆。

特三式内火艇是在陆军一式中型的坦克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产物,重25吨,8个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车组成员7人。整体上看就是特二式内火艇的强化版,在火力、防护等方面都比特二式内火艇有所提高。特三式内火艇的前装甲达到了50mm,而特二式前装甲只有12mm。特三式内火艇使用的是一式47毫米战车炮,炮弹初速810 m/s,百米穿深55mm,射程1000m。副武器为7.7mm的九七式车载重机枪。特三式内火艇的密封性非常好,据说安全水下深度可达到100m,在潜艇运输时不必像特二式内火艇那样卸下发动机和电气装置。

相比于特二式曾经投入实战,特三式内火艇因为其尴尬的而稀少的数量一直以来毫无战绩,最终计划用于本土决战。

3、特四式内火艇“卡次”——鱼雷坦克。本车是由吴港海军造船厂设计制造的,全车重量16吨,全长11米,车组人员5人平地速度 20 km/h,水中速度8 km/h 。

本车最早的设计的主要用途是运载货物和人员上岸,前装甲10mm软铁,发动机舱和电力驱动器是防水密封的,标准装备2挺九三式13mm机枪。后来计划突袭停泊在马朱罗环礁的美国舰队,又加装2枚45cm鱼雷。

1943年底,完成第一台样车,1944年3月离开吴港进行试验。曾计划用于突袭停泊在马朱罗环礁的美国舰队,由潜艇携带远离环礁投放,“卡兹”靠自身履带推进到外礁,然后再进入环礁内湖攻击。

为准备这次行动,IJN的5艘潜艇(I-36、I-38、I-41、I-44和I-53)要进行修改,每艘需搭载4辆装备鱼雷的“卡兹”两栖坦克。但在随后的登陆试验中发现“卡兹”的发动机功率不够,另外发现潜艇浮出水面后,打开发动机水密盖启动坦克需要花20分钟。噪音很大,水中航速太慢,遇到一点障碍,履带就滑脱,发动机舱水密性不严,舱盖漏水,最终导致整个发动机舱灌满水。最终这个计划被无限期搁置。

I-44 潜艇上,装载了两辆“卡兹”

4、特五式内火艇“陶库”。本车是特三式内火艇的后期改进型,其研发立项时,IJN的海军已经在节节败退,整个军队笼罩在绝望的气氛中。在这种背景下研制出了的特五式坦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敌军登陆作战,不过最终也没制造出来。

本车的装备了一式47mm战车炮,前面加装了25mm机关炮,主要针对美军的LVT两栖运输车。

发表回复

  1. 阿斯兰.萨拉说道:

    一、特二式内火艇的研发历程

    特二式内火艇カミ車,全称特殊二型内燃机艇,英文代号Type2 KA—Mi,日文假名カミ的音读。

    1928年,11区军方开始了水陆装甲车辆的研制工作,起初是由IJA牵头研发。1933年,三菱重工业公司制成了2辆水陆坦克样车,1辆样车上装螺旋桨式水上推进装置,另1辆样车上装喷水式水上推进装置。但这2辆水陆坦克仅停留在样车研制阶段。

    二战爆发后,IJN对这种战车很感兴趣,认为它很适合于“对太平洋诸岛的作战”,能“收到奇袭的效果”。于是,开始由IJN继续开展研究,在IJA技术本部的协力下,终于在1942年研制成功了以95式轻坦为基础的“特二式内火艇”,当年就装备IJN的陆战队。

    海军的内火艇主要指的是使用石油类燃料的内燃机为动力源的小型艇的总称,而由于该装备是隶属于海军的装备且符合内火艇特征,名称也相应称为“内火艇”,而不是“战车”。

    因在1942年研制成功,按照昭和时期兵器命名法则1942年即11区皇历2602年,故名“二式”。

    其实这东西本质上还是两栖坦克,整个第二次世界大开片中,IJN一共生产了183辆坦克,大多被盟军击毁捕获,现在在俄罗斯的库宾卡坦克博物馆有展示。

    二、结构特点

    1、三段式结构。特二式内火艇主要是通过前后外挂组合浮箱的方法实现水中漂浮。

    在两栖登陆时,通过前后外挂浮箱,保持水面漂浮航行姿态,外形更像一艘船;登陆之后卸下前后浮箱,以轻坦的姿态进行战斗,浮箱的装卸都由人工来完成。。

    2、浮箱特点。特二式内火艇的前后浮箱,均由3毫米厚的软钢板焊接而成,钢板的可焊接性良好,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前后浮箱通过特殊的卡夹固定在坦克上。

    前浮箱的形状好似船头,流线形好,并用隔板分成六个小区,即使被子弹击穿一个小区,仍然可以保持充分的浮力。前浮箱自重约1吨,排水量约6m³。

    后浮箱的内部分为5个小区,自重约680千克,排水量约3m³。后浮箱上部后边还有一个方向盘,通过一根很细的钢丝绳由炮塔处伸至车内,用来控制左、右方向舵,使内火艇在水中转向。其具体结构可在顶视图中大体上看清楚。这种结构形式非常实用。

    3、总体布局。特二式内火艇与95式轻型坦克大同小异,为发动机在前、变速箱在后的总布置方案。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递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再传至车体前部的主动轮,推动履带前进。不过,“特二式内火艇”上增加了一个分动箱,可实现“陆上行驶”和“水上航行”的切换。

    在总体结构上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了望塔和方形换气筒。这两个部件在水上行驶时才发挥作用,陆上行驶时也要卸下来。了望塔的底部固定在车长指挥塔上,密封性好,上部有观察窗和舱盖。方形换气简装在车体后部发动机舱的上部。装上这“两大件”后,即使海水淹没炮塔顶部,内火艇也照样能航行,适航性相当好。

  2. 阿斯兰.萨拉说道:

    三、武备防护

    1、武器装备。“特二式内火艇”的主要武器是门一式37毫米坦克炮。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穿甲威力25毫米。弹药基数132发。其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重机枪(1挺是并列机枪、1挺是车体前机枪),携机枪弹4080发。

    2、动力系统。动力装置为直列6缸风冷柴油机,最大功率84.6千瓦(115马力)。由于研制之初确定要由潜艇秘密运输,内火艇捆绑在潜艇之外,为防止海水的浸渍和腐蚀作用,在运输的过程中要将发动机和电气装置从内火艇中卸下来,存放在潜艇内部。到达目的地后,潜艇浮出水面,将发动机和电气装置装上后,内火艇才能开得动,装、卸时间都只要30分钟。

    “特二式内火艇”行动装置每侧有4个负重轮,两个一组,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有2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与原来的95式轻型坦克相比,悬挂装置的密封性得到很大改善。履带板为高锰钢铸造履带板。

    “特二式内火艇”水上推进装置为两个螺旋桨,装于车体尾部下端。水上行驶时,挂上“水上档”,靠分动箱的作用,切断履带的动力,发动机的动力直接带动螺旋桨式水上推进器,推动内火艇航行;陆上行驶时则挂上“陆地档”,由履带推动坦克前进。“特二式内火艇”的陆上最大速度为37千米/小时,最大行程320千米:水上最大航速9.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140千米。

    3、装甲防护。“特二式内火艇”装甲板的厚度较薄,炮塔的前面、侧面、后面均为12毫米,项部6毫米;车体正面12毫米,侧面及后面为10毫米,顶部6毫米。再加上它采用铆接结构,抗弹性能相当差。

    三-1、“特二式内火艇”的改型

    有前期型和后期型两种,结构略有不同。前期型的首上甲板上有前浮箱的卡夹,用来卡住前浮箱;后期型的用装甲板盖住,新增了前大灯,提高其夜间作战能力,但卡夹放到何处未作说明。

    前期型的战斗全重为9.15吨(陆上)和12.5吨(水上,带浮箱),乘员5人。装浮箱时车全长7.5米,去掉浮箱时全长4.8米,车全宽2.8米,车全高2.3米。

    在总体结构上,特别注意车体的密封性、耐压性和耐蚀性。除车长外,其它4名乘员都通过炮塔两侧、车体顶部的两扇矩形舱门上下车。这两扇舱门为双层结构,增加了水密性。

    四、主要战史

    二战末期,IJN在塞班岛、硫磺岛、菲律宾、巴布亚半岛等地的岛屿争夺战中,曾经使用过“特二式内火艇”、“特四式内火艇”。

    “特二式内火艇”参加的最后战役是菲律宾战役。当时,IJN编成了“伊东海军特别陆战队”,指挥官是伊东德夫海军大尉。这个特别陆战队编有4个内火艇中队(相当于连)和一个火箭炮中队,它几乎包含了当时日本大部分的“特二式内火艇”。1944年9月12日,伊东大队奉命开赴菲律宾战场。第一波乘“铁洋丸”和“东凉丸”前往,在菲律宾海域遭美军潜艇攻击,连车带船全部报销。第二波乘二等运输舰前往,在吕宋岛附近遭美机攻击而损失惨重,少数“特二式内火艇”登陆后被当作固定火炮使用,和美军激烈交火,双方互有伤亡,而11区的内火艇也所剩无几。残余的内火艇在伊东的率领下转战莱特岛,遭到全歼,被俘的少量内火艇成了美军的战利品。

  3. 阿斯兰.萨拉说道:

    五、家族成员

    1、特一式内火艇“卡米”。1941年制成,重4.3吨,可以拆卸的船型浮体在车体前后,炮塔有37毫米炮,车体左前装机枪,可以在潜艇(潜水深7.62米)甲板上运载。

    2、特三式内火艇“卡其”,在特二式内火艇研制成功之后,IJN探索研制更加强大的水路两栖坦克。于是在1943年末开始研制特三式内火艇,并于次年成功研发。但是当时IJN海军兵器生产的重点放在船舶和飞机上,加之并没有两栖作战的计划,所以特三式内火艇的生产优先度非常低,整个二战只生产了19辆。

    特三式内火艇是在陆军一式中型的坦克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产物,重25吨,8个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车组成员7人。整体上看就是特二式内火艇的强化版,在火力、防护等方面都比特二式内火艇有所提高。特三式内火艇的前装甲达到了50mm,而特二式前装甲只有12mm。特三式内火艇使用的是一式47毫米战车炮,炮弹初速810 m/s,百米穿深55mm,射程1000m。副武器为7.7mm的九七式车载重机枪。特三式内火艇的密封性非常好,据说安全水下深度可达到100m,在潜艇运输时不必像特二式内火艇那样卸下发动机和电气装置。

    相比于特二式曾经投入实战,特三式内火艇因为其尴尬的而稀少的数量一直以来毫无战绩,最终计划用于本土决战。

    3、特四式内火艇“卡次”——鱼雷坦克。本车是由吴港海军造船厂设计制造的,全车重量16吨,全长11米,车组人员5人平地速度 20 km/h,水中速度8 km/h 。

    本车最早的设计的主要用途是运载货物和人员上岸,前装甲10mm软铁,发动机舱和电力驱动器是防水密封的,标准装备2挺九三式13mm机枪。后来计划突袭停泊在马朱罗环礁的美国舰队,又加装2枚45cm鱼雷。

    1943年底,完成第一台样车,1944年3月离开吴港进行试验。曾计划用于突袭停泊在马朱罗环礁的美国舰队,由潜艇携带远离环礁投放,“卡兹”靠自身履带推进到外礁,然后再进入环礁内湖攻击。

    为准备这次行动,IJN的5艘潜艇(I-36、I-38、I-41、I-44和I-53)要进行修改,每艘需搭载4辆装备鱼雷的“卡兹”两栖坦克。但在随后的登陆试验中发现“卡兹”的发动机功率不够,另外发现潜艇浮出水面后,打开发动机水密盖启动坦克需要花20分钟。噪音很大,水中航速太慢,遇到一点障碍,履带就滑脱,发动机舱水密性不严,舱盖漏水,最终导致整个发动机舱灌满水。最终这个计划被无限期搁置。

    I-44 潜艇上,装载了两辆“卡兹”

    4、特五式内火艇“陶库”。本车是特三式内火艇的后期改进型,其研发立项时,IJN的海军已经在节节败退,整个军队笼罩在绝望的气氛中。在这种背景下研制出了的特五式坦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敌军登陆作战,不过最终也没制造出来。

    本车的装备了一式47mm战车炮,前面加装了25mm机关炮,主要针对美军的LVT两栖运输车。

  4. ME262说道:

    兹瓷兹瓷

  5. stormwind说道:

    鸡奇{:4_102:}

  6. 咸方包夹N2O说道:

    围观阿斯兰考据

  7. seven90说道:

    围观考据{:4_102:}

  8. SkywalkerJi说道:

    鱼雷坦克。。。

  9. 福留简说道:

    真是一颗赛艇!

  10. 58的苦瓜说道:

    赞ヾ(◍°∇°◍)ノ゙

  11. L-EEE-0说道:

    田中迟早还要靠特3式再骗一波螺丝的节奏_(:3」∠)_

  12. 就这破烂也能对陆特化…

    谢科普{:4_119:}

  13. 阿斯兰.萨拉说道:

    夜战笨蛋川内酱 发表于 2016-4-17 20:51

    就这破烂也能对陆特化…

    谢科普

    不错了 就11区那工业水平

  14. 阿斯兰.萨拉说道:

    L-EEE-0 发表于 2016-4-17 20:18

    田中迟早还要靠特3式再骗一波螺丝的节奏_(:3」∠)_

    三四五 早晚来一波 不是骗螺丝 就是骗战果

官方微信

Login

跳至工具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