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k'ou_the_Warmaster

Work Club Episode.247 – Emergency Escape Pod [Primrose]

当被问到类似于“是飞行员重要还是飞机重要”的问题时,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飞行员。不错,虽然凝聚着大量现代高精尖科技的飞机成本高昂,然而培养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飞行员的所需成本却更是远远在其之上。更重要的是,老鸟们还能将宝贵的经验手把手教给新来的二愣子们,逐渐扩大队伍的规模。而忽视机师安全与培训带来的惨痛教训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随着技术的进步,为了保全驾驶员生命的安全装置也在一步一步地进化着。从活塞时代的降落伞(Parachute),早期喷气时代的简陋火药/压缩空气式弹射座椅(Ejection Seat)逐渐过渡到今日大量装备的零零式弹射座椅乃至专为高超音速下安全弹射而设计的弹射胶囊(Encapsulated seat)。即使进入了机动战士称大王的宇宙世纪,“人命关天”这一设计要点依然没有改变。在UC0087年的格里普斯战役(Cryps conflict)时期紧急逃生舱已经普及到了参战双方并取代了早期的弹射座椅。然而紧急逃生舱本身并不自带动力系统,虽然战【**】争法规定了禁止攻击逃生舱,它本身也绘有显眼的颜色,随波逐流的逃生舱在流弹不长眼的战场上依然生存性能堪忧。为了解决这一事关军队士气与战斗力的重要难题,设计师们将目光投向了自带动力系统的逃生装置。因此在介绍本期的主角之前,我们有必要提及史上最初的自航式逃生机构:首先安装于联邦军“V计划(V project)”机体上的驾驶/逃生舱:FF-X7 Core Fighter。它构成了所谓“核心区块系统(Core Block System)”的中核之一,在变形后构成包含动力炉与驾驶舱的机动战士腰部组件并连接上半身与下半身构成一架完整的机动战士。

与机动战士的缘起之地,有着数代MS开发设计经验的吉恩公国不同,联邦军的“V计划”可谓是要在平地上筑起万丈高楼。合格的机动战士驾驶员种子培训不易,更何况V计划的机体还搭载有可以根据系统内的经验推导出解决方案,辅助驾驶员控制的教育型电脑(Learning Computer),因此为了保证这两套珍贵系统的安全需要能最大限度提升驾驶员生存率的逃生机构。而为此开发的系统便是FF-X7 Core Fighter。自带推进器的它在MS本体受损后能迅速与损坏部分分离并独自逃生,正如超王牌阿姆罗•雷(Amuro Ray)在宿命决斗后逃离毁灭的阿巴瓦空要塞(A Baoa Qu)那样。除此之外这一系统还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好处:设计厂商赫尔维克公司(Hervic Company)有着丰富的航空器开发经验,因此Core Fighter即使作为小型战斗机进行独自运用也有着不俗的效果,在早期白色基地(White Base)战斗力紧缺的时候经常作为侦查/战斗机出动;驾驶舱区块的通用化减轻了后勤压力,坏了换个同型机就行;除此之外通用接口还有助于设计新式扩展装备,诸如接下来的G Fighter以及FF-X7-Bst Core Booster等等。虽然一年战【**】争随着宇宙要塞阿巴瓦空的陷落而宣告结束,核心区块系统却被记录保存下来并持续进行改进,最终与变形系统相融合后在第三/四代MS时期大放异彩。但是这一设计虽然有大量的优点,却无法避免机构复杂与价格昂贵导致无法大批量应用于一般机的先天困难,不过设计师们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做的种种努力我们今天暂且按下不表。

时间流转到了UC0087/88年,奥古(A.E.U.G)与泰坦斯(Titans)正在整个地球圈内打的难分难解。熊熊燃烧的战火是驱动军事进步最理想的薪柴,在MS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旧思想交融的大染缸中一度沉寂的核心区块系统也再次复活。作为验证新MS技术的急先锋,TR计划自然不甘落于人后。恰好此时T3小队的队长:韦斯•墨菲大尉(Wes Murphy)的Hazel在与崭新号下属的吉恩残党军战斗后大破。趁着这个好机会金平岛技术本部(Konpeitoh Technical Headquarters)开发了继承了一部分Core Fighter理念的Hazel系专用紧急逃生舱(Emergency Escape Pod Vehicle):“迎风怒放的报春花”——Primrose/普利姆罗斯。本机的代号“普利姆罗斯”与同系列的其余机体一致,均取自于理查德•亚当斯(Richard Adams)所著的《沃特希普荒原(Watership Down)》,此外该词在英语中有“报春花/樱草花”的意思。普利姆罗斯仅仅出现于动画版的《沃特希普荒原》中,她顶替了小说版里海兹尔(Hazel)的妻子“海瑟斯雷(Haz’n-thley)”的位置。而后者则成为了TR-1系最终改型的代号。这只顽强而深具反抗精神的小兔子最终解放了艾弗拉法(Efrafa),用作为海兹尔贤内助的她命名构成MS胸部核心的系统或许也是为了纪念二兔间的深刻羁绊吧(笑)。

从外观上看,紧急逃生舱“普利姆罗斯(Primrose)”继承了TR系列棱角分明的线条设计。本机的中心部分是一个中空的四方形胸部框架。在框架正前方连接了包含驾驶舱在内的机头组件,此处因为保留了多用途武器挂点(Multipurpose Weapon Hatch)在变形后依然可以使用伊卡洛斯组件(Icarus Unit)以及G-Parts等装备。框架两侧则是与手臂接驳的接口以及可以展开的平衡翼组件,此平衡翼还兼具姿势制御喷嘴以及武装挂架的机能。在框架后方则是另外一个硬挂点,可以与Hazel系的背包进行合体(注:设定集中并未出现各部分的具体名称,这里为了方便说明进行独自的命名)。总体上Primrose勉勉强强可以分辨出类似宇宙战斗机的造型。与Core Fighter一样,Primrose同样可以变形为方方正正的收纳形态并且构成MS的上半身。首先它的机头组件向下方旋转90°,组件前段再以机头组件约二分之一处为支点旋转180°后插入胸部框架的中空部位。而两侧平衡翼组件上伸出的共6片机翼会收回,平衡翼向内旋转90°并与胸部框架贴合。变形完毕后的Primrose与Hazel的腰部结合从而组成新的躯干零件。在之前的战斗中Hazel曾经有陷入残党军线缆纠缠无法行动遭到破坏的经历,因此头部,手臂与躯干的接口处特地使用了爆炸螺栓结合,一旦陷入行动不能的境地可以立刻抛弃。


尽管Primrose与Core Fighter有着类似的变形步骤,其具体机构却是南辕北辙。与可以自由分离合体的Core Fighter不同,Primrose的脱出过程是一次性的不可逆行为。“V计划”中的机体均由上半身(A组件/A-Part),核战机以及下半身(B组件/B-Part)组成,然而搭载Primrose的Hazel Owsla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A组件”,头部与手臂等是直接连接在Primrose的接口上的,同时因为一旦启动逃生程序爆炸螺栓就会起爆,因此当这些部件被切离之后并没有再次合体的可能。不过考虑到逃生舱并不追求战场上的分离合体机能,舍弃此功能无伤大雅。Core Fighter在设计时考虑了大气圈内以及宇宙中的战斗,因此进行了气动修型,搭载热核火箭以及机关炮和飞弹等轻型武装;然而Primrose设计时可能根本并未考虑过这些,因此外形显得方方正正的且没有任何固有武器。

Primrose作为逃生舱使用本身不具备像样的战斗力,但因为TR系列通用接口的存在,在与扩展武装搭配组合后,其单体的战斗力也有着可圈可点之处。当与Hazel系的背包连接后获得了大推力热核火箭发动机所带来的推力加持,其机动性足够凌驾于一般的宇宙战斗机之上。此外它单体附带了驾驶舱,并且在全身密布堪称TR系列的各种装备硬挂点(Hard Point),可以安装各种强化零件从而作为高性能支援机体使用。尽管这违背了Primrose的设计初衷(紧急逃生舱),但是考虑到这类研究可以用于探索各种装备的应用方式,金平岛的技术人员依然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武装方案。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各种各样的的改进型。恰好此时TR计划已经进行至中后期阶段,大量经过优化后的新式装备极大地充填了T3部队(Titans Test Team)的武器库。

Primrose的第一种武装包括安装于右侧平衡翼挂点上的试作盾型米加粒子炮(绞车加农炮)以及安装于左侧同样位置的微型飞弹发射器(Micro-missile Launcher)。前者来源于ORX-005 Gaplant TR-5 (Hrairoo)上的绞车型护盾,而绞车型护盾的灵感又起源于与T3小队多次交战的吉恩残党军“Stutzer”系列机动战士。这一装备的最大特征是与常见光束兵器的封闭式枪管不同,类似于日后RX-93 ν Gundam的飞翼浮游炮(Fin Funnel)的开放式枪管。它的炮身主要由附带独眼型监测器(Mono-eye sensor)的上萼片以及下萼片组成,当开火时二者会滑动展开露出内侧的直线型加速轨道对米加粒子团(Mega Particle)进行加速。此外在上下萼片的后方还附带有推进器,通过缆线与基部的绞车线轴部分相连接,在必要时候这个部分可以像INCOM一样发射出去进行远隔攻击,防止暴露本体。绞车加农炮下方也可以悬挂各种追加兵器。随着MS的高性能化与火器管制的复杂化,仅靠手持武装已经无法应对变化多端的战局。因此不依赖“手”进行操作的扩展兵装的开发开始兴起。绞车加农炮与本体通过单独的机械臂相连接,不需要手持一样可以自行射击。当进入格斗战时机械臂可以往后滑动从而不妨碍手臂的动作。这一装备作为TR计划后期的标志性武器之一进行了大量生产,装备于包括Hazel Owsla,Advanced Hrairoo,Hrududu II乃至多种TR-6系的变形机上。安装在机体左侧的微型飞弹发射器(Micro-missile Launcher),内藏12枚微型飞弹,飞弹舱上方是双联发射口而下方则是箔条发射器(Chaff Dispenser)。当发射时飞弹槽会从基部翻起使发射口指向前方。顺带一提,因为两件装备的基部接口是一致的,也可以视状况同时安装两件相同的装备。

与重视攻击力的第一种武装不同,第二种武装侧重于强化Primrose的机动性以及防御力。此时它两侧平衡翼上的挂点均装备了微型飞弹夹舱,而背包处的可动推进夹舱(Movable Pod)以类似Advanced Hazel的方式安装了两枚新式盾型推进器(Enhanced Shield Booster)。新式盾型推进器内含的热核火箭引擎强化了Primrose本身的高机动性,而安装于盾面上的十门小型光束炮专用于击落来袭的飞弹,极大地提升了对实弹兵器的防御能力。

相对于前两套方案,第三种武装来得更为简单粗暴。Primrose平衡翼两侧的挂点上均接驳了绞车加农炮,而背包换成了Hazel II使用,附带有三重推进器(Tri-Booster)的型号。三重推进器组件是以通过强大的推进力,来进行一击脱离战术的拼凑装备,本装备由连接于背包两侧两基万能推进器(Universal Thruster)和位于中央的一基大型燃料槽兼疾风推进器(Sturm Booster)构成。由于万能推进器的连接装置与MS的关节原理类似,使本机能够自由控制推进方向。不同于以往的疾风推进器,本机的三重推进器组件可应用于AMBAC(Active Mass Balance Auto Control)机动。不过过长的疾风推进器使得机体力矩发生改变,加之过剩的推力,这一方案可能相当难以操纵。

发表回复

  1. 本机的第四种武装直接在背包的可动推进夹舱上连结了Hrududu的驾驶舱单元。在这个单元上又安装了两基Gaplant TR-5 (Hrairoo)上进行测试的新式Hrududu II型肩部强化零件。这一强化零件的概念源自Hrududu的翼型单元(Wing Unit),在继承了它的理念以及机构的同时进行了小型化处理,线条也由试作品的直线转化为量产型的流线型外观。Hrududu II型强化零件的肩部是集成了TR计划技术精华之大成的鼓形骨架(Drum Frame),位于其上的共四个(每侧鼓状骨架两个)接口可以接驳包括隐藏臂,绞车加农炮,大型飞弹乃至Psycho Gundam级手臂等多种装备。作为Primrose的强化零件时鼓形骨架通常在后侧连结一基抓住绞车加农炮的隐藏臂。与右侧鼓形骨架相连接的是推进器-爪臂单元(Booster-Claw Unit),它的先端不仅可以像Hrududu的爪翼组件一样通过蛇腹单元伸长做格斗爪使用,前端整流罩内还内藏有一基光束发生器(Beam Emitter)。可以与长刃步枪(Long Blade Rifle)的后侧连接形成强力的光束加农炮(Beam Cannon)。于左侧鼓形骨架相连的则是发电机单元,为追加装备进行供能。这一构想下Primrose的外形由单纯的紧急逃生舱逐渐过渡至类似于MA的造型,其战斗力甚至高到可以作为高性能小型MA进行独立运用。在使用方法上已经越来越接近Hazel的第一套强化装备FF-X-29A Hrududu了。

    最后,因为Primrose可以与Hazel系的背包结合,使用其上附带的挂点也可以与Hrududu进行合体。此时Hrududu的全部兵装(格斗爪,光束发生器等等)均可以使用。

    与Hrududu同样,虽然仅仅是作为紧急逃生系统而开发,Primrose也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展现出超越其设计目标的强大扩展性。本机刚制造完成便赶上了金平岛防卫战的前奏曲,面对换装新式机动战士来势汹汹的宿敌加百列•佐拉(Gabriel Zola),它紧急出击并为激战中的T3小队提供援护。在随后的战斗中Primrose更多的与Hazel合体后作为Hazel Owsla使用,值得一提的事迹包括在格里普斯战役最末期救出了驾驶Hazel Owsla(Fiver II装备)的卡尔•松原(Carl Matsubara)中尉。Primrose的设计理念则被它的直系后代(Primrose II)所继承,后者在保留作为紧急逃生舱能力的同时体积大大缩小,甚至可以轻松装入娇小的RX-124 Gundam TR-6 Woundwort体内。逃离到火星的ReZeon军亲卫队在旗下的ARZ-154 Barzam上大量装备了Primrose II,在与火星独立吉恩军(Zeon Mars)的火并中拯救了不少机师,不愧于它的设计初衷。不过关于它的战史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2. az04说道:

    厉害的解析!

    在A.O.Z小说里这架逃生机最后带着卡尔和艾利亚德脱出之后就下落不明了……不知道会不会被AEUG方面回收了呢

官方微信

Login

跳至工具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