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达40周年特别采访!最初全是自制!川口克己讲述高达模型秘史
▍在高达模型发售前就完全手工制作出夏亚扎古,并登上『模型狂四郎』的天才模型师「川口名人」究竟是谁?
被誉为「高达模型界之神」「川口名人」的川口克己先生(57岁,1961年12月10日生)。在电视动画『机动战士高达』(1979年4月7日~1980年1月26日)首播时正值其高三学年。他竟在高达模型(高达系列塑料模型)发售前,自主制作出剧中登场的机动战士「夏亚专用扎古」(1/100比例)模型!该作品刊登于模型专业杂志『月刊Hobby Japan』后引发轰动。
大学期间,他不仅为少年漫画杂志『Comic BomBom』(讲谈社)连载的高达模型漫画『模型狂四郎』(作者:大和虹一与Craft团)提供创意构思,还参与了各类塑料模型项目。1985年,这位天才模型师直接进入玩具制造商万代公司任职,此后长期负责高达模型开发工作,至今已逾40年。让我们追溯这位「川口名人」的青春岁月——从高中邂逅高达的少年时代,到大学时期作为模型师活跃的岁月。

川口克己先生(人称「川口名人」)与『月刊Hobby Japan』(1981年8月号)、Hobby Japan别册『如何制作高达』、『如何制作高达2』。在Hobby Japan杂志中,『如何制作高达』作为首本完整聚焦高达模型杂志问世,川口名人亦为其提供了制作范例。
■高三邂逅的『高达』——与以往机器人动画截然不同!
——您何时开始接触塑料模型?
川口克己(以下简称川口):有意识地购买塑料模型大约是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学校附近有家兼售零食杂货的文具店,放学后我总会顺路光顾,买些50日元或100日元左右的小物件。最初接触的是青岛模型公司推出的『野良黑』等电视角色模型,以及『雷鸟神机队』系列。大约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坦克、飞机、船舶等比例模型。真正踏入模型专卖店则是更晚些时候的事。
——观看动画『机动战士高达』(1979年4月开播)时有何感受?
川口:1979年4月首播时我正读高三。当时有位热衷动画、常参加同人聚会的高中同学告诉我:「听说这部叫高达的作品,氛围和以往动画完全不同」,由此我产生了兴趣。看到『高达』第一集开场,宇宙中飞行的机动战士「扎古」侵入太空殖民地「Side7」的场景时,我以为是部「动力装甲题材」的作品(所谓「动力装甲」,是指配备电动装置等军事/作业用强化身体装甲)。
然而当扎古进入「Side7」后,顺着内壁滑下并站立时,我注意到树木高度竟与扎古躯干相当。接着驾驶员从腹部的驾驶舱爬出——那一刻我才真切意识到:「这并非动力装甲,而是真正的巨型机器人啊。」由于我在学校图书馆阅读过(二战等)战争题材书籍,又因兴趣制作过比例模型,看完『高达』第一集后便意识到:这部作品与『魔神Z』(1972-1974)等传统巨型机器人动画不同,是部深刻探讨战争本质的作品。
■高达模型发售前手工制作「夏亚专用扎古」(全手工制作)
——首播时高达模型尚未上市
川口:高中时常去的模型店里有个比例模型社团,成员中有几位同校同学。大家聊着「高达真有趣啊」,后来便组建了名为「Stream Base(当时主要成员除了川口外还有小田雅弘、高桥昌也)」的模型制作团体。社团里有人提议:「当时用人偶玩的战争游戏很流行,我们用高达来玩吧」。于是大家商量着「要不要试试」「需要棋子吧」「那大家一起制作吧」。(模型厂商)田宫公司举办过「人形改造大赛」(参赛者改造身高约5厘米的士兵微缩模型,比拼技术与创意),我们便效仿这种「~大赛」的形式,改造军事人偶制作出高达系列的机动战士,这便是我人生中第一件手工制作的高达模型。后来因为机动战士立体造型实在太帅,我们就开始自己动手制作了。
——于是您就完全手工(全自制)完成了「夏亚专用扎古」(1/100比例)模型呢
川口:比起高达,我对机动战士的执着其实更倾向于扎古。社团里有几位常在模型专业杂志『月刊Hobby Japan』(以下简称『Hobby Japan』)和『月刊Model Art』发表作品的模型师。后来『Hobby Japan』联系我说:「我们正筹备以『星球大战Ⅴ:帝国反击战』的塑料模型和造型作品为主题的科幻电影特辑,想在其中加入高达内容,有制作能力的人愿意尝试吗?」当时高达模型尚未发售,我便自行绘制图纸,耗费半年时间用塑料板(用于改造的塑料板材)和填料(用于改造的膏状材料,装在软管中,经时间干燥硬化)完成了作品。记得刊登在1980年7月号上,大概是动画播完半年左右吧。之后『Hobby Japan』杂志上开始频繁刊登高达模型,我也在12月号左右开始发表刚发售的高达模型的制作实例。
不过当时『高达』还没引起太大关注。据说发售初期模型店货架上都堆着没卖出去。直到次年『Hobby Japan』1981年3月号发行时才迎来爆发,想必是重播剧集的孩子们蜂拥至模型店所致。该杂志在1981年从「科幻电影特辑」中独立出「高达特辑」,反响热烈后更推出了专门介绍高达模型的别册。
——想听听您拿到万代首款高达模型时的感想
川口:当时我还是大学生,坦白说确实感到有些意犹未尽。动画中的兵器和人物并不存在实体模型,不同观众看到画面时也会产生不同解读。我们这些同好常聚在一起讨论「那个场景应该是这样构造的吧」,然后以「我心中理想的形态是这样」为基础进行改造。
■在传奇漫画『模型狂四郎』中本色出演!
——1981年11月,少年漫画杂志『Comic BomBom』(讲谈社,下称『BomBom』)创刊,高达模型漫画『模型狂四郎』(作者:大和虹一与Craft团/1982年2月号至1986年11月号连载)正式开篇。
『模型狂四郎』是——
本作讲述了高达模型少年「模型狂四郎」——京田四郎(第1话设定为小学五年级)驾驶自制高达模型,通过能实现模型战斗的模拟装置与对手展开激战的故事。首话中,四郎通过改良万代发售的『高达』(1/144比例)零件,扩大腿部关节活动范围,击败了同校对手丸山健驾驶的『夏亚专用扎古』(1/144比例,因未改造导致脚踝关节无法活动)。该作被誉为引领高达模型热潮的先驱。剧中还举办了邀请海外顶尖模型师参与的「世界模拟大赛」。川口名人以本人身份(大学生身份的流派模型师川口克己)登场,激励对自身模型师前途产生疑虑的四郎等高达模型少年。
在高达播出20周年的1999年发售的『模型狂四郎』第3卷(讲谈社Comics BomBom豪华版)卷末,川口名人撰写了题为『高达模型热潮与狂四郎』的随笔。
川口:大学入学后,我听闻『BomBom』杂志创刊并计划开设高达模型专栏。在『模型狂四郎』连载开始前,杂志卷头彩页曾持续刊登高达模型专题,每月我们这些模型制作成员都会聚集在讲谈社进行高达模型的拍摄工作。当时正值高达模型漫画启动之际,大家自然聊起「夏亚专用扎古」(1/144)脚踝无法活动等模型圈常见话题。我们完全不考虑漫画原作或剧情,只是畅谈「漫画里这样处理会很有趣吧」,而这些闲聊内容后来大量转化为『模型狂四郎』的创作素材。
■高达模型是「邪道」!模型爱好者间论战爆发!
——据说当时不少模型爱好者认为高达模型这类角色模型属于「邪道」呢。
川口:『模型狂四郎』中也描绘了比例模型爱好者与四郎他们这些高达模型爱好者的对决。作品里呈现的两派对立确有现实依据,当时甚至出现过「高达模型不过是儿童玩具,专业模型杂志不该刊登」的读者来信。在那些认为「比例模型居高临下,角色模型居于其下」的人眼中,比例模型才是真正的塑料模型=模型。
虽然界限并不明确,但大致是这样的感觉:松本零士老师的战场漫画系列因写实风格被认可,『宇宙战舰大和号』和『星球大战』系列勉强过关,高达模型则不行(笑)。模型虽属嗜好品(指能让人产生依赖或沉迷其中的物品),但因亲手制作的过程带来愉悦,人们往往对其产生强烈情感依恋,甚至成为个人身份认同的象征。因此模型爱好者容易排斥与自身价值观相悖的事物。高达今年迎来40周年,高达模型明年也将迎来40周年。如今高达模型在日本塑料模型史上占据半壁江山,但在当时仍被视为「邪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模型狂四郎』的核心理念悄然诞生——「何必分高低贵贱?既然大家都热爱,不就很好吗?」
——高达模型问世之初,您预见到它能被世人珍爱长达40年吗?
川口:四十年前我们以为高达热潮退去后,高达模型也会随之终结(笑)。至于等身高达雕像,当时连想象都做不到(笑)。但正是因为有『Hobby Japan』等模型专业杂志的存在,『BomBom』杂志连载的『模型狂四郎』,正是这样的土壤孕育了高达模型走到今天。

川口名人指着『模型狂四郎』中大学时代的自己。在『模型狂四郎』里,身为大学生的川口青年曾向四郎等高达模型少年们传授「改造模型不能只顾外观啊」的「精髓」。
■万代入社考试 面试时未透露模型师身份
——大学毕业后,您于1985年成为万代员工
川口:模型行业每年举办两次展会。展会期间,厂商常会展出尚未进入量产模具阶段的塑料模型试制品,而高达模型的试制品制作委托就交给了我们。因此大学时期我就与万代静冈工厂的人建立了联系。大四那年,工厂人员曾问我:「川口君,毕业后打算做什么?」当时我尚未认真考虑过职业规划,但内心确实渴望以某种形式继续从事模型相关工作。于是我回答:「如果要就业的话,希望能进入万代这样的公司。」对方随即表示:「既然有加入的意愿,不妨试试看。把简历等材料提交到静冈工厂,我会转交给东京总部。」虽然万代是东京总部统一招聘,但当我把材料带到工厂后,不知不觉就和厂长、开发部长等人进行了类似面试的谈话,最后对方说「请等待总部通知」。
不久后东京总部发来了入职考试通知。我按常规参加了笔试,也经历了几轮面试。因为听说「万代不招狂热爱好者」,在总部面试时我完全没主动提起模型的事。虽然总部人员肯定知晓我的履历,但面试官也从未提及模型话题。同期入职约40人中,仅有两三人知晓川口学生时代曾是模型爱好者。
入职后经历半年培训,随后被分配至玩具事业部。公司以「去历练」为由安排我从事半年销售工作,之后调入玩具事业部项目开发部门。在开发部门,我负责了『机动战士高达ZZ』(1986年3月~1987年1月/下称『ZZ』)塑料模型的开发工作。当时我心想:「看来人事部门果然也知道我的经历啊。」虽然许多公司内外的人都以为我入职后一直待在玩具事业部,但实际上我总共约有六年时间在非玩具相关的部门工作,其余时间都在从事玩具相关业务。
■成为正式员工后遭遇重重壁垒 以「Master Grade」系列实现理想
——作为制造商员工,您是如何与高达模型产生关联的?
川口:开发『ZZ』系列时,高达模型仍处于使用有机溶剂型粘合剂和有机溶剂型涂料的时代。如今已发展到无需粘合剂即可组装,通过多色成型技术使零件在生产时就具备原始色彩。在我入职前不久,万代静冈工厂刚引进多色成型设备,正处于探索技术可行性的阶段。负责『ZZ高达』项目后我调离了模型事业部约五年,当我重返岗位时,无需粘合剂和涂料即可组装的现代模型标准所需的生产技术已然成熟。
作为模型爱好者时,我能随心所欲地创作;但成为员工参与生产后,便要面对成本、生产技术、量产性等诸多难题。此外,高达模型需要设计、模具、生产等多部门协作才能完成。即便企划开发人员怀揣「想实现这样的构想」,也必须突破重重限制。最终成品难免会出现与理想形象存在差异的部分。这种状态持续了入职后的十年左右。
而在高达问世15周年之际,『机动武斗传G高达』(1994年4月~1995年3月/下称『G高达』)开始电视播出。
川口:『G高达』播出时,既有高达模型爱好者发出「那根本不算高达」的质疑,形成与比例模型和角色模型时期相似的对立局面(笑)。但正是这部作品让原本对高达兴趣寥寥的小学生、幼儿园孩子开始说「高达真有趣」,从而拓宽了受众群体。
虽然那些曾抱怨「那根本不算高达」的人后来也陆续回归,但在『G高达』的商品开发上,我们秉持着「希望因『G高达』而喜欢上高达的顾客能购买『G高达』的模型」这一方针推进。
结果『G高达』的销售额竟超出预期。为此上司和前辈们对我说:「这是奖励。川口,去做你想做的事吧」当时我刚入职满十年,正值『新机动战记高达W』(1995年4月7日~1996年3月29日/以下简称『W』)的年份,我萌生了「那就打造一款硬核的高达模型吧」的念头,于是策划了以精密的内部骨架细节为核心,追求最佳比例与自由活动关节的「Master Grade」系列高达模型。
——当时的高达模型界处于怎样的局面?
川口:1983年任天堂游戏机「Family Computer」(Famicom)发售,数年后掀起FC热潮(1985年发售的『超级马力欧兄弟』成为现象级作品)。受此冲击,原本制作塑料模型的爱好者逐渐流失。为吸引新用户,业界持续探索用更少零件实现分色效果,且无需胶水与喷漆即可完成组装的方案。
然而这种设计对「拥有十年以上模型经验」的资深玩家而言缺乏挑战性。此前模型行业尚未采用细分市场策略,而「大师级」系列则突破传统:零件数量增至原来的三倍,内部构造采用机械结构,外部再覆盖框架外壳,大幅提升了组装难度与耗时。普通模型只需按说明书组装即可完成,但「大师级」对初学者而言难度陡增。
该系列于夏季发售(1995年7月)。我们策划了系列活动,包括我在内的全体负责人都在发售日守候在店铺前,当看到「久违地出现高达模型排队现象!」时,大家欣喜若狂。收到「对热爱制作模型的人而言,终于出现了符合期待的作品」这样的评价时,我深切感受到「原来大家一直都在翘首期盼啊」。此前始终未能将自己的构想百分百实现,此刻终于做到了近乎完美。
■吸引成年人与女性,面向发烧友的拓展
——明年是高达模型诞生40周年,请谈谈至今的发展历程
川口:高达模型热潮之后,曾经历过「设法吸引原本对模型不感兴趣的人群」的阶段。自『高达W』系列起,各类人群开始对高达模型产生兴趣。美国漫画角色「再生侠」的周边人偶引入日本(该角色1992年在美国出版),引发全国人偶热潮,包含模型在内的角色立体商品统称为「人偶」。许多人开始关注(模型厂商)海洋堂制作的微缩模型。如今,人们对包含塑料模型在内的角色立体模型,早已摆脱了「儿童玩具」的刻板印象。
虽然立体模型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男孩的爱好,但自人偶热潮兴起后,制作塑料模型的女孩也逐渐增多。不过对于女孩而言,机器人往往与驾驶员角色捆绑呈现。因此在『W』时期,那些因喜爱角色而制作塑料模型的女孩,到了后续作品便不再制作。但当『机动战士高达SEED』(2002年10月~2003年9月)播出后,她们又重新爱上角色,那些曾在『W』时期制作过塑料模型的女孩们便再次投入制作。从市场角度看,高达模型已突破男孩专属爱好的框架,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技术层面而言,模型产品若不持续推出新品便难以积累技术经验,因此现有产品线也在不断进行「提升易组装性」的改良。即使是采用相同基础框架量产的模型,一年前生产的商品与近期发售的新品,用户组装时的体验也会产生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达模型正以每年为单位持续进化。
前文提及市场细分问题。从轻度用户与重度用户的角度来看,今年正值『机动战士高达』开播40周年,作为周年纪念活动,各类动画作品在电视平台播出,且同年度内还推出了剧场版电影,形成了面向轻度用户的作品布局与面向重度用户的作品布局并行发展的格局。高达模型也配合这一布局推出了相应商品。
在流通层面,以往那些令人怀疑「这款能卖出去吗?」、缺乏商品信心的模型往往难以面市。但如今,万代运营的官方综合设施「东京高达基地」(东京台场/2017年8月开业)已开始展示并销售高达模型。在「Premium Bandai」模型直购网店中,还设有「东京高达基地」的线上商店「高达基地在线商店」(2018年夏季开业)。这两处平台不仅销售面向核心粉丝的模型产品——这类商品虽难以实现大规模销售,但仍坚持供应,只是价格略显高昂。
如今高达模型所处的环境正发生着多方面的变化,包括销售方式在内。
■风靡全球的高达模型,外国模型的作品令人惊叹!
——高达基地在韩国、台湾、中国也有分店呢。高达模型的全球拓展情况如何?
川口:自『W』时代起,高达模型便正式进军海外市场,尤其着力拓展亚洲地区。为提供令亚洲观众喜爱的内容,我们推出了以三国志为主题的SD高达系列。虽然高达是源自日本的文化产品,但通过三国志主题的改编,它对华裔群体而言便成为了「属于我们的高达」。
川口:此外,我们每年举办官方高达模型作品大赛「高达模型制作家世界杯(GBWC)」,2019年已是第九届。参赛者需在50立方厘米的限制内,自由创作高达作品(可为单体模型或场景模型),比拼技艺与创意。2018年,从16个国家和地区的冠军作品中,日本选手在公开组荣膺世界冠军(青少年组冠军由印尼代表作品获得)。
在GBWC赛事中,2015年曾有泰国选手摘得公开组桂冠。其作品以「两台高达激战的巨型木雕创作过程中的工作室场景」为题。从基座下方仰望巨型雕塑的小人、精细的设计图纸乃至工具,皆为手工自制。泰国虽有众多长期居住的日本侨民,日本动画也早年便已引进,但目睹该作品时仍不禁惊叹:「竟有人能创作出如此作品!」
■「模型将伴我至生命终点」
——高达模型的魅力究竟何在?
川口:我个人迷上高达的契机正是机动战士。虽然机动战士是兵器,但驾驶舱里坐着真实的人类。同样的机体,只要由夏亚或兰巴·拉尔驾驶,便焕发出截然不同的生命力。当年F1热潮兴起时,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因为有中岛悟选手,我才会看电视转播F1比赛。虽然这次他遗憾未能获奖,但正因他驾驶着黄色莲花赛车,我才买了这款模型。」小学时我痴迷于阅读战争题材书籍,记得零式战机上有被称为「击坠王」的坂井三郎等飞行员。
观看高达时,「对驾驶员产生共鸣的心与认为机动战士帅气的心相融合,从而拿起高达模型」——我认为这是高达模型爱好者的一种心态。而最能体现这种特质的当属『G高达』。『G高达』中登场了来自各国的角色,台词里也反复出现「人机一体」的理念。早期高达模型盒上,比如「夏亚专用扎古」的包装就会印着驾驶员夏亚的肖像。厂商甚至特意标注「本套件不含夏亚人偶」,坚持将驾驶员形象与机动战士并列印刷,正是出于同样的考量。
若论模型魅力,常有人提及「制作的乐趣」。但我认为,在「制作乐趣」之前,更存在「幻想的乐趣」。即便同为机动战士,Side7的新品高达、降落地球与兰巴·拉尔交战的高达、在吉恩宇宙要塞「阿·巴瓦·库」与夏亚对决的高达,都是截然不同的存在。比如与兰巴·拉尔交战时,阿姆罗可是把高达埋进了沙漠里呢(笑)。若要表现那时的高达,就会联想到「肯定被沙尘暴刮得伤痕累累吧」。正是通过这样展开想象,才能将不同情境的形象立体化呈现。这个过程对我而言简直乐趣无穷。
高达模型在基础层面,只要遵循说明书操作,任何人都能完成完全相同的成品。但若想更进一步,为了打造「专属自己的高达」,便能施展各种创意。如今材料与工具都十分丰富,衷心希望大家能尽情享受「妄想的乐趣」。
——最后请问,川口名人的「高达模型毕业」会是何时呢?
川口:我从『Z高达』时代起就担任万代员工。除初代『高达』外,我始终通过工作与高达系列保持着联系。即便不参与高达模型相关工作,我也会参加各类模型与手办展会。前些天去Wonder Festival(模型雕塑盛会「Wonder Festival2019」/2019年2月10日/千叶幕张展览馆)时,逛着逛着就又想动手组装塑料模型了。
其实我天生容易厌倦。若只专注高达模型,或许在高达20周年纪念前就已放弃制作。但除了高达模型,我还制作坦克模型和飞机模型。不同题材需要截然不同的制作手法和思路,这种切换恰恰成为我的动力源泉。制作高达模型→制作坦克模型→制作飞机模型→再回到高达模型,这样的循环至今仍在持续。因此我认为,塑料模型会伴随我直到生命终结。
————————————————————————————————————
川口名人如今作为「高达模型建造者世界杯」的评审奔波于世界各地,在「东京高达基地」的专用工作室参与展现高达模型魅力的网络直播,更在各地举办的活动中进行高达模型制作演示,过着忙碌充实的日子。这位宣称「模型将伴随我一生」的川口大师,在高达模型迎来50周年、60周年之际,必将持续向世界传递高达模型的魅力。
本文刊登于「Friday」,原标题「ガンダム40周年 最初はすべて自作!「神様」が語るガンプラ秘史」。






差不多就那样吧。。。
这个不是拼装的吗?也能自动变形?
看看就好
还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