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ker

阿姆罗·雷的演绎之道~古谷彻的演技与人物论~第十集:富野由悠季与阿姆罗·雷

Furuya Tōru Interview - How to Play Amuro Ray

阿姆罗·雷的演绎之道~古谷彻的演技与人物论~第十集:富野由悠季与阿姆罗·雷

作为『机动战士高达』的原作者兼总导演,同时也是阿姆罗·雷的创造者,富野由悠季此前曾以日升公司(当时名为日本日升,现为万代南梦宫影像制作)作品身份推出过『无敌超人赞波3』『无敌钢人泰坦3』等机器人动画。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塑造出与这些作品截然不同的主人公阿姆罗·雷的呢?

随着作品的延续,守护阿姆罗·雷的声音成为他的使命

『机动战士高达』的主人公阿姆罗·雷,是与以往机器人动画主角截然不同的「普通少年」,堪称与积极参与战斗的人物相去甚远的存在。为何选择古谷彻为这样一位主人公配音?作为热血少年代名词的『巨人之星』主角星飞雄马,其代表作演员古谷彻却要演绎平凡少年阿姆罗——这个创意究竟源自何处?

富野:在谈这个之前,我想先了解古谷先生对阿姆罗·雷的感受。

——您曾表示在『机动战士高达』TV系列中已尽情演绎。

富野:原来如此,正是这个意思,除此之外别无他意。您是否考虑过演员表演这件事本身?虽然很简单,但古谷先生以TV系列的表演为基础进行思考是理所当然的。之后的阿姆罗·雷之类完全无关紧要。

电视系列第1话的后期配音剧本所记载的内容,是演绎阿姆罗·雷的最大也是最低限度的参考依据。因为演员根本不知道第2话之后的故事走向。因此古谷彻这位演员正是通过第1话的台词,想象出「(阿姆罗·雷这个角色)应该是个这样的少年吧」,进而展开演绎的。

Furuya Tōru Interview - How to Play Amuro Ray

虽然这部TV系列因收视低迷而被腰斩,但后来人气飙升促使剧组制作了剧场版,导致演员不得不延续原版阿姆罗·雷的表演风格。这意味着在剧场版中,阿姆罗这个孩子依然会像TV系列所描绘的那样,被无可奈何地拖上战场作战。虽然驾驶着父亲制造的机体能带来些许安心感,但那位父亲最终却疯了而死去。

目睹父亲遭遇的少年,在思考如何继续战斗时难免会情绪崩溃。但最终他意识到:正因为有同伴存在,自己才能驾驶高达,才能继续担任驾驶员,所以必须坚持下去。

然而战争绝非仅凭王牌驾驶员的力量就能终结。唯有通过大人们的政治世界达成的停战协定,战争才真正落幕。终战意味着驾驶员若失去战斗机(即机动战士)便无用武之地,终将失业。

换言之,『机动战士Z高达』之后的阿姆罗已非少年。无论愿意与否,他必须以职业驾驶员身份生存下去。正是这段职业生涯的积累,最终催生了『机动战士高达逆袭的夏亚』——这部作品揭示了「为何会演变至此」的终极答案。

不过『机动战士高达逆袭的夏亚』的故事,古谷先生在创作『机动战士Z高达』时自然不知晓,我同样不知晓。当时根本没有构思后续剧情,所以并非所有情节都遵循预设逻辑。最终拍到『逆袭的夏亚』,才得出「阿姆罗和夏亚似乎都死了」的结论,这纯粹是故事层面的设定。

Furuya Tōru Interview - How to Play Amuro Ray

然而正因作品广受欢迎,拥有众多粉丝,角色即便死亡仍需通过重演延续生命。此时演员需要不断提醒自己:电视系列中的阿姆罗是这样的角色,他经历岁月最终走向死亡——以此为基准进行表演。

这种认知逐渐渗透到游戏等领域,最终形成「虽然阿姆罗的声音略有变化,但非古谷彻不可」的刻板印象——这正是持续四十余年的沉淀所致。

或许大家会觉得上述内容有些突兀,在此补充说明:这是因为事先寄送的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何主角中唯独阿姆罗持续驾驶机动战士,最终以军人身份结束人生?」卡密儿·维丹和捷多·亚西塔等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轨迹,而阿姆罗未曾选择这种生存方式,这正是问题的核心。对此的回答是:「并非一切都遵循预设的和谐规律。」

富野:虽然听起来聊了很多,但正如古谷先生最初所言。从TV系列诞生的阿姆罗·雷这个角色,正是由「他的声音」赋予色彩塑造而成,因此必须延续这份声音。随着电影、游戏等衍生作品的持续创作,这已成为古谷彻的使命。

关于这份使命,曾有件事令我震惊——大约在古谷先生三十多岁时,他开始接触风帆冲浪。虽然乐在其中,但听闻「必须坚持下去」的缘由后,直到两三年后我才真正领悟其中深意。

既然要用身体发声表演,就必须维护好身体。古谷彻意识到,若不持续训练自己,就无法长久发出这个声音。正因坚持保养身体,他才能持续发声,即便年过六十仍能继续演绎阿姆罗·雷。

身为必须用身体表演的演员,为维持状态必须进行发声训练。但仅靠发声训练远远不够。正因古谷先生在35~36岁时下定决心要全面保养身体,才使得『高达』系列的热度与阿姆罗的人气得以延续,支撑起这长达30~40年的时光。

Furuya Tōru Interview - How to Play Amuro Ray

仅凭开场白一句台词,我就确信阿姆罗这个角色可以托付给古谷彻

——启用古谷先生饰演阿姆罗·雷的理由是什么?是否曾指导过他的演技?

富野:阿姆罗·雷与古谷彻如何形成契合,其实很简单。当初为阿姆罗选角时,带古谷先生来的是录音监督(※即音响导演松浦典良先生)。他推荐说「这个人应该不错」,我问是什么声音,对方回答是演过星飞雄马的古谷彻。我当时心想「什么?」——毕竟我也参与过『巨人之星』制作,深知飞雄马的声音特质。但转念又想:「既然能驾驶那种发声方式,演阿姆罗·雷应该没问题吧。」

因此我对古谷先生的指示仅有两点:「开场台词『哈罗,今天也很有精神呢』绝对不要用力发声。毕竟不是星飞雄马,请用日常发声来演绎。」仅此而已。我只指导过「以日常发声开场,之后按剧本添加表演」这点。之后再未干涉。因为第一集配音录制结束后,我就确信「这样就能成功了」。剩下的纯粹是声优与角色的契合问题,与我无关。

因此我由衷佩服松浦先生如此精准的选角眼光,这同样适用于饰演夏亚·阿兹纳布尔的池田秀一先生。当时我暗自思忖:「咦?池田秀一不是我小学时看电影里演童星的那位吗?」虽然怀疑这样的人能否胜任,但出于想认真挑战声优这份新工作的信念,我让他录制了第一句台词——「真不想承认啊,因年轻气盛而犯下的错误」。

听到这句台词时,我只说了句「好的,池田先生,接下来请自由发挥」。这就是我的演技指导。除此之外我再未多言,正如大家所说「从未听过富野给过正式的演技指导」——正因我完全放手交托了。

所以松浦音响导演的慧眼确实了得,『机动战士高达』的选角几乎全员都完美契合。不仅是古谷先生和池田先生,连A、B、C这类配角的选角也几乎毫无失误。反而会特意找来能为角色增添色彩的演员,即便对方是新人也如此。正是在『机动战士高达』的工作中,我领悟到作为外行的自己绝不能指手画脚。

声优的未来会面临与古典演奏家相同的困境吗?

——富野导演会亲自参与选角吗?

富野:我几乎不亲自选角。因为若按导演个人喜好选角,作品会变得单薄乏味。当然导演、编剧和导演都会构想角色声音与表演风格,但未必能找到完全契合的演员——毕竟演员可能拒绝邀约,也存在档期冲突等问题。

虽然因不熟悉近期作品无法具体说明,但以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近百年间虽有无数演员演绎,即便完全遵循剧本表演,不同演员的诠释也会让作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质感。不过即便罗密欧与朱丽叶由不同演员饰演,要评判孰优孰劣也并非易事。在重现经典时,创作者们始终在探索如何展现独特性。

古典音乐演奏家同样面临此困境。数百年来无数人演绎同一乐曲,他们不断思索自己演奏的意义。即便是被誉为世界级演奏家的人,也为此苦恼不已——唯有确立「这就是我的风格」的人,才能被称为顶尖大师。

Furuya Tōru Interview - How to Play Amuro Ray

动画领域的情况如何呢?我认为声优的未来或许会面临与古典演奏家相似的困境。具体而言,存在着「为绘制角色配音,从而形成阿姆罗·雷=古谷彻」的价值论。高达粉丝群体对此予以认可。

那么问题来了:当现今的高达粉丝消失的五十年后、百年后,古谷彻——这位演绎阿姆罗·雷声音的演员——将被如何认知?从现状推测,『高达』百年后仍会流传,但关键在于那时他能否像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演员那样获得表演艺术层面的评价。

动画作为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其角色塑造已然独立存在——阿姆罗·雷这个独特角色便诞生于此。动画专有名词具象化的典型案例,各位可曾想过?

――您指的是抢劫案主犯自称「路飞」这件事吗?

富野:当出现利用动画漫画专有名词实施犯罪的实例时,意味着曾观看『海贼王』的孩子长大后成为罪犯时,通过使用这个名字,「路飞」这个专有名词便作为真实存在被世人认知了。

连漫画主角的名字都能被当作独立存在来认知,想必原作者也会觉得「这可开玩笑」吧。这说明虚构事物也能获得存在感,而且还以与犯罪关联的形式发生了。

那么莎士比亚这个名字是否直接关联犯罪呢?「目前」还没有。今后我们必须警惕的是,「虚构事物」在与作品毫无关联的领域悄然获得真实存在感。

Furuya Tōru Interview - How to Play Amuro Ray

为何在阿姆罗·雷与声优的讨论中提及此事?因为原本只是动画、漫画中的专有名词,如今竟被赋予了现实存在感。而促成这种现实化的推手正是粉丝群体。各位可知晓,正是粉丝的存在催生了这种实体化现象,甚至衍生出变现问题?

此处所指事件,正是宝可梦卡牌以个人交易最高价约7亿3千万日元成交的新闻。竞拍者是全球知名YouTuber罗根·保罗。他曾造访日本,更因在青木原树海拍摄并公开自杀者遗体引发争议。

富野:无论如何思考,一张质量仅值数百日元的卡片竟被赋予7亿日元以上价值,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其货币化的根源在于粉丝群体。正因存在将之视为珍品的粉丝需求,价格才得以暴涨。

具体来说,御宅族和粉丝群体被轻视的时代已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你们这代人或许难以理解,但若问美空云雀(原名加藤和枝,被誉为歌谣界的女王)的粉丝是否会花7亿日元购买她的周边商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是由于电子游戏在全球普及,当这类粉丝形成以亿计的群体时,7亿日元的现金便随之流动起来。

类似现象其实更早便已出现,美术画作价格飙升的根源亦是如此。梵高那种笔触的画作能标价数十亿日元,正是因为存在大批愿意为此买单的观众。这种现金化的现象看似符合现实主义逻辑,实则暗藏玄机。

如今动漫热潮兴起,欢欣鼓舞的只有相关从业者。但这究竟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此处的「事物」指的正是演技理论。至于阿姆罗·雷的演技理论是否真能流传百年之后,我无法断言。并非缺乏兴趣,而是价值判断标准已然不同,故无法预知未来。

『高达』并非经典,只是过往作品

——『机动战士高达』难道不可能成为经典吗?

富野:它并非经典,只是过往作品。我在二十年前的『倒A高达』(1999年)便已告别高达系列。『高达Reconguista in G(以下简称G-Reco)』(2014年)或许会被质疑「明明冠着高达之名」,但那并非我所为。高达是战争题材作品,而『G-Reco』并非如此。

倘若这二十年来我仍被『高达』束缚,便不可能创作出『G-Reco』这样的作品。但若有人指出「作品里明明出现了高达型的机动战士啊」,我会回答:「没错,但这与『高达』截然不同。」

究竟有何不同?在创作过程中,我遇见了只知『G-Reco』的新世代粉丝。他们甚至会说:「你们创造了那样精彩的世界,真是太棒了。但不仅如此,这故事也异常沉重啊。」连初中生都能如此评价,而高达粉丝却未曾察觉。

Furuya Tōru Interview - How to Play Amuro Ray

『G-Reco』描绘的是人类濒临灭绝后重建家园的故事。『高达』系列则以战争史诗的形式呈现了其前史。

正因如此,高达粉丝才会说「『G-Reco』开头完全看不懂就放弃了」。虽然想说「看了就明白了」,但我无法明确表达,是因为内心也意识到「或许是我自己不够专业,才让作品被当作『高达』的延续来观看」。我甚至做好了心理准备——这部作品可能无法脱离『高达』框架获得独立评价。

即便如此,若不舍弃『高达』,终将陷入重复创作的泥沼。能终生创作相同作品直至生命终结者寥寥无几,从这个意义上说,能优雅谢幕的或许只有『骷髅13』的作者齐藤隆夫先生。为了阻止作为创作者的自我退化,我必须从『高达』中毕业,才能真正完成自我救赎。

为何要登场机动战士?为了让赞助商点头同意拨付制作经费,这种程度的谎言是必要的吧。虽然『G-Reco』最终人气平平,但我并不在意。因为我相信五十年后,定会有人能跳出『高达』框架给予它公正评价。

若没有这份自负,就不可能塑造出存在四十年的阿姆罗·雷这个角色。这种自负在『机动战士高达』时期就存在,但节目被腰斩的事实同样严酷。

但正因突破了困境并成功改编成电影,才证明了粉丝支持的压倒性力量。同样地,当不了解『高达』的人对我说「『G-Reco』真有趣」时,我确信它已能独立于『高达』体系。支撑这部作品的是中学生们。成年人绝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们总说看不懂『G-Reco』,因为里面没有吉恩(笑)。

当他人接替配音的瞬间,阿姆罗与夏亚的人气便会消散

——当阿姆罗和夏亚的声优更换时,角色是否会变得虚假?

富野:这种想法或许存在,但普通观众并非如此愚昧。倘若古谷彻或池田秀一离世后,由他人接替配音,阿姆罗与夏亚的人气便会瞬间消散。

观众在某种意义上是极其冷酷的。既然与己无关,他们只会说「这根本不是阿姆罗啊,这算什么夏亚」就结束了。即便池田先生声音略有变化,粉丝们也不会说「这不是夏亚」,正因他们足够宽容。但事实是,宽容的背后也存在着冷酷的一面。

美空云雀去世时也曾出现粉丝流失现象,道理相同。而作为粉丝时尤其如此——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想象这种人气会消退。

但试想,当突然听到怀旧金曲时,明明曾经如此喜爱,却早已遗忘。这是因为人必须遗忘才能继续生活。当上百人同时集体遗忘时,人们便会解读为大众的冷漠。但对百人中的每个个体而言,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这几年我忙着生存呢」。

因此遗忘对人类健康维系也至关重要。若永远背负伤痛无法生存,遗忘正是人生的重要元素。

大众看似冷漠,但涉及自身生活时,又会热烈地发起革命或抵抗运动。但只要不涉及日常生活,多数人其实懂得如何敷衍了事吧。

另一方面,所谓潮流更迭,本质上如同祭典。不参与盂兰盆舞而冷眼旁观者或许显得愚蠢,但在庆典场合众人共舞确实欢愉。即便是难以下咽的食物,集体分享也能变得美味。这种潮流汹涌的浪潮,个人意志根本无法阻挡,世人只能学会顺势而活罢了。虽然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

因此,要想避免陷入困境而规划生活,就必须思考如何看待事物,必须付出思考的努力。像这次「阿姆罗·雷的演绎方式」这类思考方式视野极其狭隘,不过是俗称的缝隙产业罢了。我倒不会说在当今网络时代不该做这种事,但必须指出这种提问形式需要更深入的思考。

Furuya Tōru Interview - How to Play Amuro Ray

——例如『哆啦A梦』这类通过更换全部声优仍能成立的作品,您对此有何看法?

富野:虽然不太明白为何要问这个问题,但不妨谈谈动画的便利之处。正因为是虚构世界,即便声优阵容更迭也可能勉强维持。真人电影绝对无法克服的困境在于:演员年岁渐长后,连重演都几乎不可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画作为符号体系具有极强的便利性,作为传播媒介也具备相当强大的能力。

阿姆罗的继承根本不可能。每部作品都具有其独特性

——那么具备这种特质的动画,难道不该成为值得传承的经典吗?

富野:这是质量的问题。如果作品的质量得到相当程度的认可,可以说它能流传五六十年的时间。既然能流传五十年,自然也能流传百年,因此作品会形成「固定形态」。

就我个人而言,『机动战士高达』剧场版三部曲至今仍能让我满意。我认为其完成度相当不错。毕竟时隔40年仍被持续讨论,更常有高达粉丝的第二代、第三代女孩突然对我说:「我看了『机动战士高达』DVD,真有趣啊。」

因此我开始努力告诫自己不可自卑。不过说到能否流传百年……终究百年太过漫长。但既然已跨越半程,或许剩下的路也能走完吧。

Furuya Tōru Interview - How to Play Amuro Ray

如今网络上仍能零星看到『传说巨神伊迪安』剧场版视频——这部本质上是电视系列重制的作品至今仍在网络游荡,这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并非在夸耀自己当年有多厉害。虽然现在的我无法认同这种形式,但有人如此执着地追看,或许意味着它作为存在本身已被「固定」下来了。

漫画领域亦是如此。『灌篮高手』历经三十年反而迎来复兴的事实,其关键在于当年读过漫画的孩子们,如今已成长为世界级顶尖选手。

当这些顶尖选手在漫画家面前肃立致敬时,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不过是漫画」的范畴。动画与漫画绝非可轻视的存在,事实上面向大众群体、注重公共性的作品正不断涌现。有些动画作品的制作水准已超越一时热潮,这类兼具大众性与公共性的作品,显然不能仅凭个人喜好来创作。它们终将获得作为存在本身的价值认可。

虽然如今已是流媒体时代,但点击收益的本质是:单次点击1日元,百万次点击就能创造百万日元。必须透彻理解这种盈利模式。因此我们应当持续追求能让作品在百年后仍创造百万收益的创作,不过具体该怎么做我也不清楚。但『漂流者』的搞笑短剧至今仍被观看,可见流传后世的未必都是高雅之作。

举个晦涩的例子:新海诚导演『铃芽之旅』(2022)突破130亿日元票房固然惊人,但能否称之为名作我无法断言。票房成绩与作品评价本是两回事。正因如此,唯有包容多元观点,才能迫使自己「思考问题」。若只采纳符合己见的意见,思考能力终将退化——道理不过如此。

——关于下一任阿姆罗的演员,富野导演认为应该模仿古谷先生的演技,还是应该展现个性?

富野:阿姆罗这个角色不会延续下去。因为今后再也没有创作者能塑造出阿姆罗·雷这个角色了。每部作品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即使创作类似的作品,那也全是复制品。

正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所言,无论多少次改编电影,原作都无法改变,只要冠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名,便永远无法跳出莎士比亚的框架。我将这种具有不可撼动力量的作品称为「独立存在」。

阿姆罗与夏亚仅是『机动战士高达』中的角色,所谓传承根本不存在。一旦两人死去,阿姆罗与夏亚便永不复生。

古谷彻寄语

本次访谈中令我深受触动的,是富野导演斩钉截铁地宣告「阿姆罗·雷=古谷彻」。得知导演明确表示「我与池田秀一先生绝无可能互换阿姆罗与夏亚的角色,若真发生那样的变动,这两个角色便宣告终结」,我由衷感到欣喜。

更令人敬佩的是,这位创造了永存于少年心中的经典作品与角色(我如此认为)的天才导演,始终未曾固步自封。他持续挑战过往自我(与作品)的姿态,实在令人叹服。以他这般年岁本该早已退休,但身为日本动画界巨匠的他,却始终怀抱挑战新事物的热忱,这份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还有一点让我特别感动——当听到『机动战士高达』第一集开场台词时,您当即认定「这个人可以托付了」。这恰恰是我当时试图表达的意图,更重要的是,您仅凭这一句台词就洞悉了阿姆罗·雷这个角色的本质。能获得这样的认可实在令人欣喜,毕竟此前从未听过富野导演如此评价(笑),能听到您当年的心声真是难得的珍贵体验。

本文刊登于Febri(2023年04月24日),原标题「アムロ・レイの演じかた~古谷徹の演技・人物論~」。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1. [闪眼] 我好像看到了P90……话说有必要装四把手枪么?

  2. Vajra说道:

    该机出处?

  3. RE-zaku说道:

    From:Vajra:
    该机出处?

    GN-006/SA 七枪型智天使高达(Cherudim Gundam SAGA)
    官方外傳《機動戰士鋼彈00V》中登場,搭載「七槍」裝備的智天使鋼彈。
    本武裝使用於突入基地設施內的任務,因此將所有槍皆變更為短槍身,全身裝備著七支槍。槍的數目是負責設計的伊恩·瓦斯提刻意與能天使鋼彈的「七劍(Seven Sword)」相同而設的,本機實際的開發代號也被稱為「七槍(Seven Gun)」。
    為了應付中距離及近距離戰鬥,頭部搭載了專用的水晶傳感器,此外使用GN小型盾牌替代了不適合在狹窄空間使用的GN盾牌單元。
    原名 Cherudim Gundam SAGA
    ケルディムガンダム サーガ 
    設計者 柳瀨敬之 
    型號 GN-006/SA 
    製造者 天上人 
    所屬 天上人 
    類型 機動戰士
    第四世代鋼彈
    特殊突擊用鋼彈武裝追加型 
    高度 18.0公尺 
    重量 62.7公噸 
    動力源 GN-Drive 
    主要塗裝顏色 綠、白 
    駕駛員 洛克昂·史特拉托斯 
    武裝 GN突擊用卡賓槍
    GN衝鋒槍×2
    GN粒子束手槍×2
    GN粒子束手槍Ⅱ×2
    GN飛彈×8
    GN小型盾牌
    GN導彈倉×4
    GN導彈集裝箱 
    特殊裝置 Trans-AM系統 

  4. Eliald说道:

    [喜欢] SAGA帅啊,枪没用几下就扔掉

  5. 歪歪说道:

    From:Vajra:
    该机出处?

    这货也有在漫画里出过,查查OOI2314,不过OOMSV也算是一个整体,连贯性比较强,单看一个可能觉得不知所云
     

  6. magician说道:

    嘛……还行啊,很有感觉

  7. 终孽剑士说道:

    [EZ8] 的确很不错,不过什么时候才有拼装模型啊……..

  8. ASH说道:

    记得萝卜魂有出过这个,不过好像很挫 [中招]

官方微信

Login

跳至工具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