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ker

为纪念「RG RX-78-2 高达 Ver.2.0」发售,专访新旧套件开发者!揭秘进化至Ver.2.0的历程

RG Gundam Ver.2.0 Interview

为纪念「RG RX-78-2 高达 Ver.2.0」发售,专访新旧套件开发者!揭秘进化至Ver.2.0的历程

2010年高达模型问世30周年之际,作为「1/144比例高达模型最高峰」品牌理念诞生的「RG(Real Grade)」。其首款产品正是以当时迁至东静冈的实物大高达立像为原型,运用尖端技术以1/144比例重现的「RG RX-78-2高达」。时隔14年,为配合「高达45周年」纪念,「RG RX-78-2高达」也运用最新技术与创新尝试推出Ver.2.0版本。本次我们特别邀请万代魂模型事业部的西泽纯一先生与大久保宏昭先生——新旧两代「RG RX-78-2高达」的开发负责人展开对谈。从RG品牌创立初衷,到高达模型对真实感的诠释,再到传承进化至Ver.2.0的历程,他们娓娓道来。

——适逢高达45周年之际,「RG RX-78-2 高达(以下简称78高达)」以Ver.2.0版本全新发售。首先请回顾作为RG系列原点的初代RG高达(以下简称Ver.1.0)当时的开发理念。Ver.1.0的企划是如何启动的呢?

西泽:2009年为纪念「高达30周年」,台场竖立了实物大高达立像。当时已知次年将迎来「高达模型30周年」,于是我们决定以此为契机推出巅峰之作。由于消费者已亲眼目睹了此前仅存于想象中的实物大高达,我们首先思考的是如何将这种体验转化为商品。

——这其中也融入了高达模型开发积累的技术成果吧?

西泽:当时高达模型技术正处于多元化进化的阶段,我们认为既然要纪念周年,就该将所有技术集大成于单一产品。于是逐步引入了多色成型、镶嵌成形等工艺。尤其在追求组装便捷性时,我们开始构思将内部骨架一体化设计。由此衍生出采用镶嵌成形技术的进阶型MS关节系统。

——采用进阶型MS关节系统,是否是考虑到从RG系列接触高达模型的全新用户群体?

西泽:确实如此。由于1/144比例是既定规格,尺寸缩小必然导致组装难度增加,耗时更长。因此我们思考能否在保持简易性的前提下提升精密度。同时参考了早期高达模型采用的预组装框架「MS关节」,沿袭其设计理念并更名为「进阶型MS关节」进行全新开发。

RG Gundam Ver.2.0 Interview

初代RG高达开发者:西泽纯一

——当时给我的印象是,既要实现大师级(MG)系列的微缩化,又要兼顾塑料件的薄壁成型与精密度,这两大要素被巧妙融合在设计中。

西泽:当时的MG系列采用先制作骨架再安装外装的结构,给人感觉组装时间要翻倍。虽然最终能完成高精度的作品,但我们思考能否通过引入「仅需从树脂件上分离即可形成内部骨架」的结构来简化流程,同时提升可操作性。

——大久保先生当时如何看待Ver.1.0呢?

大久保:我原本在模型事业部(现模型事业群),当时调任至自动售货机事业部负责高达商品开发。由于商品开发主要参考模型事业部的产品,当时我基本组装过所有核心产品。Ver.1.0自然也不例外,记得当时惊叹「1/144比例竟能做到这种程度」。

——以当时的标准来看,这款产品在精密度等方面都体现出极致的追求。

西泽:确实是相当突破性的产品。当时怀着「所谓精密究竟该如何体现?」的困惑,最终通过极致细节来传递理念。不断制作出0.1毫米、0.05毫米等极细微的结构。观察实物大的高达时,会发现面板线条会随动作变化呈现不同宽度,但缩小到1/144比例后,究竟该保留多少细节、哪些部位需要闭合,这些取舍过程充满挑战。我们反复对照实物照片调整细节,比如「这里应该再增加些阶梯状的细微差别」。这种烦恼正是源于存在实物的优势。标识数量也相当庞大——原尺寸下看似普通,但缩小到1/144比例后,要贴满这么多贴纸就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商品版标识数量比实物大幅精简。

——此外还采用了能表现金属质感的贴纸,比如用薄薄的材料制作的拟真标识贴纸等。

西泽:我们开始使用能实现烫金或水转印效果的贴纸。以往烫金贴纸都有厚度,但我们希望找到薄到贴上去不会产生凸起的产品。当时虽有半透明的涤纶贴纸,但因胶水问题难免产生雾化现象。为此我们寻找符合「能实现烫金/水转印效果」条件的全新材料,最终成功采用。

——历经Ver.1.0版本14年的技术积累,如今推出Ver.2.0。请问选择此时发布有何考量?

大久保:RG系列自创立已迈入第15年,产品规格也经历了诸多变革。Ver.1.0若与现今的RG系列并列展示,其表现形式已略显过时。我们始终怀揣着「想打造符合当代理念的RG版78高达」的愿景,但实现这个目标的机会迟迟未至。藉此「高达45周年」之际,我们终于迎来了理想的时机。从长远规划来看,我们早就在筹备中:计划配合「横滨可动高达」的启动而顺带推出RG吉恩号,待其展出后适逢高达45周年纪念,便能将重新诠释的吉恩号与崭新的Ver.2.0并列展示。

RG Gundam Ver.2.0 Interview

RG高达2.0开发者:大久保宏昭

——那么如何改造RG版78高达,是否仍是最大的难关呢?

大久保:这确实是所有负责78高达的开发者都头疼的问题。仅模型事业部就已推出四十余款78高达,若加上收藏事业部、自动售货机事业部及糖果事业部的版本,数量恐怕已达数百款。既然由模型事业部打造RG Ver.2.0,我们始终将「让顾客仅凭图片就能直观感受到革新与震撼,无需说明便知这是全新78高达」作为首要命题。

——刚才提到Ver.1.0给人MG缩小版的感觉,而Ver.2.0则像是将PGU(Perfect Grade Unleashed)的精髓浓缩到了1/144比例中。

大久保:设计阶段就与设计师反复讨论——虽然是1/144比例,但要打造出能让人切实感受到尺寸的设计。这种接近PGU的氛围感,正是源于设计与密度感的双重作用。我们精心调整了面构造、阶梯式结构的视觉效果以及凹凸细节的处理方式,确保模型能呈现出真实的阴影投射效果。此外细节处理同样至关重要。本次设计中,我们比以往增加了更多呈现装甲质感的黑色零件。这种设计手法通过在广阔平面中嵌入微小台阶与独立零件化造型,使观者能清晰感知细小部件周边的整体尺寸。同时,通过独立零件增加信息量,也蕴含着让观者感知整体尺寸的意图。

——白色装甲部分的表现方式,延续了Ver.1.0的设计理念呢。

大久保:是的。将白色区域呈现为灰调双色的效果源自实物大立像的处理方式,但实物因光照角度和阴影变化会呈现截然不同的色调。这种效果在1/144比例(全高125mm)的模型中无法实现,因此我们通过成型色调整光照效果。本次通过将该效果融入设计,不仅增强了密度感,更实现了接近PGU的视觉氛围。

——相较Ver.1.0时期,如今用户审美已更趋成熟,如何超越期待成为关键所在。随着系列发展,对真实感的追求理念与实现方式想必也发生了变化吧?

大久保:随着RG系列的持续推进,高达模型对真实感的追求理念确实发生了变化。西泽先生负责时期,核心理念是「骨架结构才算真实」对吧?

西泽:当时确实这么强调过。记得我们主张「内部存在这样的骨架结构,再覆盖外装甲才算真实」。

大久保:虽然初代Ver.1.0就实现了78高达的基础结构的真实感,但随着后续开发,团队逐渐意识到仅靠「骨架结构=真实」的思路缺乏深度,开始寻求更深层次的真实表现。我记得在ν高达上融入了维护结构,而在强力型脉冲高达上则将机翼设计成航空器造型——这些都是将真实感凝聚于每个部件的具体实践。虽然统称为「RG=拟真级」,但随着年份推移,其真实感呈现出演变历程。

——装甲开启方式也是如此,初期设计时会设想「若这尊立像能活动,此处应采用滑动结构」。后来逐渐转变为飞机襟翼伸展开启的模式,演变为多重结构的装甲开启方式。

大久保:确实如此。最初为扩大活动范围并增添动态趣味性,我们设计了大腿装甲的滑动结构。但随着年份推移,我们意识到「单纯活动缺乏意义,必须赋予动作实质内涵」。近期的设计中,装甲会联动遮蔽膝盖骨架,避免其裸露在外。这正是我们常说的「高达模型进化」的体现。从单纯的机械动作到赋予动作深层意义的转变,正是十五年系列积淀的成果。在实现精准动作的同时,让观众产生共鸣并认可其合理性,这正是我所说的「真实感」的重要维度。

——Ver.2.0版本中,手肘和膝盖关节也采用了非单纯轴心的结构设计呢。

大久保:这也是我们首次尝试的创新点。除了提升组装便利性外,作为工业产品,将大腿与小腿分体制作再进行连接的构造,能增强机械的真实感。这类设计也让玩家能切身感受78高达的组装流程。

——近年来高达模型中,HG系列注重兼顾设计还原度与可动性,而RG系列是否更侧重体现策划开发者的创意理念?

大久保:RG确实是HG三到四倍复杂度的产品。HG系列如您所言,在保证活动性与造型还原的同时,会融入一两个商品卖点;但RG必须植入四到五个核心亮点。在设计层面,由于获得授权可采用RG原创设计进行商品化,我们不仅要追随设定图实现立体化,更需思考「高达的真实感究竟是什么?」并赋予其趣味性。从构思项目到设计匹配方案,整个过程充满挑战。

——开发周期自然也会延长吧?

大久保:确实漫长。普通HG版本约需一年,RG版本则需额外增加半年左右,平均耗时一年半。Ver.2.0版本耗时约两年。HG版本只需准备设定图和项目计划书即可进入设计阶段,但RG版本涉及大量全新要素,必须确保结构试制品的完善性,因此耗费更多工时。

——在这些基础要素之上,Ver.2.0版本是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大久保:由于已有Ver.1.0版本作为基础,这次的开发难度相对降低。西泽先生负责的Ver.1.0版本,是集结当时模型事业部全部技术力量的实验性作品,其中「首次尝试的结构」这类创新元素相当多。随着时间推移,RG系列的制作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革,我们在进化过程中追求更高境界,由此诞生了Ver.2.0。若论艰辛程度,作为开创之作的Ver.1.0反而更具挑战性。

西泽:我始终怀着这样的信念——RG系列每次都要呈现那个时代最完美的形态。每年推出的RG虽各不相同,但每次呈现的形态都焕然一新,仿佛不断向我们昭示着「此刻的真谛本该如此」。因此Ver.1.0是正解形态,Ver.2.0同样是正解形态。

——西泽先生对Ver.2.0有何评价?

西泽:简直帅到极致。简直想说「这可是我设计的」(笑)。相比我参与时期,如今的呈现方式已焕然一新。无论是用户视角,还是项目人员的构思方式与创作理念,都与过去有所不同。这或许正是时代变迁带来的深刻影响吧。若放在当年,恐怕难以实现如今的成果。即便勉强推出,市场反响也可能平平。所以现在呈现的形态才是最恰当的。

——虽然表现手法随时代演变,但RG系列的品牌核心理念是否始终如一?

大久保:确实如此。我们始终在思考「高达模型该如何呈现真实感」,坚持打造具有现实感的机动战士。与其说这是塑料模型,不如说是在构想「如果在遥远的未来制造,大概会诞生这样的产品」——这种理念始终根植于创作核心。

——RG系列最大的变革在于不再采用进阶型MS关节作为骨架结构。这是否受到项目限制等因素的影响?

大久保:全身骨架结构会导致每次都呈现相似体型,而特殊体型即使使用进阶型MS关节也难以完美还原,反而会影响真实感。实际上Ver.2.0版本完全摒弃了镶嵌成形工艺。虽然过去存在「使用镶嵌成形的进阶型MS关节才是RG」的固有观念,但我们正试图改变这种思维。今后将把镶嵌成形技术精准应用于真正需要的地方。本次Ver.2.0武器套装中,仅在高达流星锤的链条部位采用了镶嵌成形工艺。这正是为了避免让镶嵌成形成为RG开发的桎梏。

西泽:随着品牌发展,或许在潜意识里形成了「镶嵌成形等于真实感」的固有印象。

大久保:我们确实曾感到镶嵌成形存在某种束缚感。这次通过主动放弃使用,反而能更自由地追求78高达Ver.2.0应有的形态。

——这种设计理念是否也包含摆脱进阶型MS关节的束缚,同时注重组装便捷性?

大久保:虽然整体看起来结构紧凑,但我们尽量控制零件数量。以手臂为例,在保持结构精简的同时,让组装者能理解「高达手臂必然采用这种构造」的逻辑,在组装各部位时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此外本次还融入了「组装过程充满乐趣」的设计理念。通过组装手臂的活动关节和细节部件,能让玩家真切感受到「这就是组装78高达」的体验。

——骨架与装甲内侧的模具呈现出联动效果呢。头部火神炮的刻画也极其精细。

大久保:这正是我们着力打磨的部分。火神炮内部在组装完成后便不可见,但组装时能让人对内部结构产生认同感,享受组装过程。正是基于「构建结构体」的理念,开发阶段投入了约两倍于常规的时间来添加大量细节。

——Ver.2.0的内部结构表现方式,其实与早期MG系列的设计理念颇为相似呢。

大久保:无论是MG、PG还是早期的1/72机械模型,我们始终以高达模型历来的设计理念为基石。这正是模型事业部持续探索「高达内部构造应是如此」的最新成果。可以说我们重新挖掘了大家心中根深蒂固的想象与认知。

——另一方面,随着横滨可动高达等项目的实现,高达模型在活动性表现和设计理念上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大久保:确实改变很大。横滨高达让我尤其感受到的是,采用圆形关节罩设计的手肘和膝盖,弯曲效果既帅气又彰显高达的独特气质。因此Ver.2.0也着重强化了以力场马达为核心的活动性能。观众在横滨目睹高达的演出后,必然会认同「这才是高达真正的姿态」,所以我们必须忠实传承这一核心理念。

——Ver.2.0是否借鉴了以往产品的技术反馈?

大久保:有顾客问是否参考了PGU,但技术层面其实参考较少,更多借鉴的是设计理念。技术层面的话,RG神高达主打活动性能,我们借鉴了其锁定机构等设计,使模型更易操作且更便于摆出造型。

——西泽先生负责的Ver.1.0发售至今已约15年,对此有何感慨?

西泽:感慨万千。当年构思的形态历经岁月沉淀后,如今以全新姿态呈现,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关于RG系列的进化历程,两位认为哪款作品是系列的转折点呢?

大久保:从外部视角来看,虽然是近期的作品,我认为是沙扎比。

西泽:我负责RG系列时主要参与的是Z高达和自由高达,沙扎比时期已离开团队。实际看到成品时才意识到「原来是这样进化的啊」。

大久保:那款设计相当现代,表面凹凸感很强。正如刚才提到的,它注重光影效果的呈现,同时大幅精简镶嵌成形工艺,实现精准适配。感觉开发团队并非将模型事业部的所有技术堆砌其中,而是专注于契合沙扎比的设计理念。此外,在放弃全骨架镶嵌成形转为局部应用方面,多鲁基斯或许也算一个转折点。

西泽:从那时起,我们开始认真思考「当下真实的定义是什么」吧。虽然经历诸多变革,但RG品牌至今仍延续着,这令人欣慰。

——西泽先生看到Ver.2.0时最惊讶的点是什么?

西泽:果然还是「弯曲核心战机」的构思。这种设计思路实属罕见。

大久保:项目阶段我也曾提议分售两种商品——一种是注重活动性能的无核心战机型,另一种是搭载核心战机但活动范围受限的商品。但设计组直接驳回:「别提这种软弱的方案」,坚持要求「必须确保搭载核心战机时胸部也能弯曲」。后来我们尝试设计避开核心战机的弯曲结构,但始终无法实现自然弯曲。两周后设计组突然宣布「核心战机能够弯曲」。虽然我原以为不可能,但经过多次方案调整,一个月后竟诞生了能与胸部自然弯曲联动的核心战机。

RG Gundam Ver.2.0 Interview

——相比其他品牌,RG系列对每位负责人的压力是否更大?

西泽:我认为压力确实更大。我自己也曾创立过品牌,当时高达模型最高峰是PG系列,虽然尺寸不同(PG为1/60比例),但我们希望将RG定位为「这才是高达模型的最高峰」,同时也在思考品牌定位的平衡点。最终我们确定了「1/144比例最高峰」的发展方向。

大久保:被冠以「巅峰」之名时,总会伴随着「这真的是最顶级的存在吗?」的疑虑,这种思绪往往会转化为压力。

西泽:开发阶段的理念是——无论何种技术都必须全部投入。无论是高达模型历史传承的技术,还是全新研发的技术,都要汇集当时所有顶尖成果。但这种模式能否持续?毕竟每年能涌现的创新终究有限。或许更贴切的说法是:伴随高达模型的发展历程,将历次革新成果重新塑造成全新形态。

大久保:巅峰之作到了次年便不再是巅峰,必须持续更新迭代。

西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始终处于追逐创新的状态。

——顺便问下,明年恰逢「高达模型45周年」,是否考虑过推出Ver.2.0版本?

大久保:关于我们的创作理念,或者说产品阵容的规划方式,其实并不存在「周年纪念就必须推出全新78高达」的硬性规定。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将恰好开发中的项目与周年纪念主题结合推出。本次决定的契机在于横滨可动高达展览将在「高达45周年」之际落幕,与其间隔一段时间再推出Ver.2.0作为新版,不如借周年纪念的时机更合适。当然,明年「高达模型45周年」之际,虽然不会推出78高达,但我们计划展示一款相匹配的全新高达模型。

——感谢您今天的分享。

本文刊登于「Hobby Japan」2024年10月号(2024年08月23日发售),原标题「「RG RX-78-2 ガンダム Ver.2.0」発売を記念して新旧キット開発者にインタビュー! Ver.2.0へ進化する道のりとは」。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1. Young说道:

    SONY立功了要,背屏震动功能。 [花痴] 这个效果可以移植所有PS3的作品了! [惊]

  2. Jun说道:

    从现在开始存钱。。。。

官方微信

Login

跳至工具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