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月圓舞 未分类 航空戰Stage2擊墜數驗證與假說(超暫定報告) 2015/06/12 11,724 中途報告:http://dz.aemedia.org/thread-11369-1-1.html 本文不討論任何關於Stage1擊墜數和對空CI擊墜數的問題 下文中所有中括號階代表向下取整
簡述:
對於每一格艦攻、艦爆和水爆,會隨機抽選艦隊中其中一艘艦隻擔當對空迎擊艦
艦娘婐裝對空值愈高,擊墜數愈高
對空裝備會額外影響擊墜數
對方該格被迎擊飛機的搭載數會影響擊墜數
每一格飛機的擊墜數可分成四個可能的擊墜數值,以下稱其為A、B、C、D
其中,我方的A的值為1,敵方的A的值為0
A、B、C、D的出現機率大致相等(均為約25%)
A、B、C、D的數值符合以下關係:
A + D = B + C
1、5、6、10
「A + D = B + C」的關係以上述例子為例,即為:
1 + 10 = 5 + 6
加權對空值定義:
加權對空值 = 婐裝對空值 + ( 裝備對空值 + 改修補正 ) x 裝備倍率
裝備倍率:(以下僅為目前的估算值,僅供參考)
裝備種類
裝備倍率
對空機銃(包括噴進砲)
6
高角砲(綠砲)
4
高射裝置
對空電探
3
三式彈
0
除高角砲外之火砲(紅砲、黃砲)
水上偵察機
艦戰
介乎於 1/30 ~ 10/30 之間
其他(其他種類之艦載機、探照燈、熟練艦載機整備員、艦隊司令部施設、熟練見張員等等)
目前不明
改修補正:(僅供參考)
改修裝備對空加成= 0.7 x √★
新防空機制假說(我方、通常海域):
新假說下對於每一格敵機,系統將會進行兩次擊墜判定來決定該格的Stage2擊墜數,分別為「比例擊墜」(或稱「廣域對空」)和「固定擊墜」(或稱「精密對空」)
第一次判定為比例擊墜,迎擊成功率約為50%。
若果判定失敗的話則「比例擊墜」的擊墜數為0,判定成功的話則大約擊墜以下機數的敵機
「比例擊墜」擊墜數 ≒ [ 敵方該格機數 x 加權對空值 / 400 ]
中括號表示向下取整
注意:此公式有錯誤,不能解釋小部份的B擊墜數數據,但使用此公式得出的計算數值相當接近實測數據,一般只用來估算擊墜數的話是沒問題的(經團隊查核數據後發現使用此公式的誤差最多只有一機)
補充說明:
推測對空砲火階段發生在Stage1之後、對空CI之前,因此敵方該格機數之計算為該格參與Stage 2階段的總機數。
換句話說,「比例擊墜」擊墜數之計算受該格搭載量、Stage 1擊墜數影響,但不受對空CI擊墜數影響
第二次判定為固定擊墜,迎擊成功率約為50%。
若果判定失敗的話則「固定擊墜」的擊墜數為0,判定成功的話則擊墜以下機數的敵機
「固定擊墜」擊墜數 = [ 加權對空值 / 10 ]
中括號表示向下取整
經過兩次判定後系統會將兩次判定結果相加,然後再額外加1來得出最終的該格Stage2擊墜數
因此,有四種可能的判定結果:
一、「比例擊墜」、「固定擊墜」均判定失敗 → A
二、「比例擊墜」判定成功,「固定擊墜」判定失敗 → B
二、「比例擊墜」判定失敗,「固定擊墜」判定成功 → C
四、「比例擊墜」、「固定擊墜」均判定成功 → D
結果:
A = 1
B ≒ [ 敵方該格機數 x 加權對空值 / 400 ]+ 1
C = [ 加權對空值 / 10 ] + 1
D = B + C – A
每種擊墜數(A、B、C、D)出現機率約為25%
根據以上算法,
B擊墜數受艦娘自身對空值、對空裝備和對方該格搭載數影響
C擊墜數受艦娘自身對空值和對空裝備影響
D沒有直接的算法,但可由B + C – A此關係算出,因此D擊墜數間接受艦娘自身對空值、對空裝備和對方該格搭載數影響
補充:
關於艦隊防空加成(或稱艦隊協防):
對於我方,新機制下不存在艦隊防空補正
聯合艦隊是否受艦隊防空補正目前不明
對於敵方,推測新機制下仍存在艦隊防空補正
關於陣型:
對於我方,新機制下在通常海域陣型不影響Stage 2擊墜數
聯合艦隊是否受陣型影響目前不明
對於敵方,新機制下陣型是否影響Stage 2擊墜數目前不明
關於深海方之擊墜數計算:
深海方的擊墜數仍能分成A、B、C、D四個數值,而且也符合「A + D = B + C」的關係
但具體的B和C的計算方法與我方不同(後述)
關於聯合艦隊之擊墜數計算:
聯合艦隊的擊墜數仍能分成A、B、C、D四個數值,而且也符合「A + D = B + C」的關係
但具體的加權對空值的計算方法與通常海域算法不同,而且推測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的加權對空值計算方法也相互不同(後述)
深海方之擊墜數計算:
深海方的擊墜數仍能分成A、B、C、D四個數值,而且也符合「A + D = B + C」的關係
但具體的B和C的計算方法與我方不同
首先,我方在進行兩次判定後會額外加上1,但深海方沒有這額外加1的擊墜數
其次,推測深海方的對空迎擊效果大約為我方的一半,換句話說對於相同數值的加權對空,深海方的B、C擊墜數約為我方的一半
另外,深海方的加權對空計算與我方不同,貌似會受艦隊防空補正:
深海方加權對空值 = 婐裝對空值 + 裝備對空值 x 裝備倍率 + 艦隊防空補正
在單縱陣下,猜測:(需驗證)
艦隊防空補正 = 0.5 x(艦隊裝備對空值之和)
因此,對於深海方,(需驗證)
A = 0
B 大約為 [ 加權對空 x 機數 / 800 ]
C 大約為 [ 加權對空 x 0.05 ]
D = B + C
聯合艦隊之擊墜數計算:
聯合艦隊的擊墜數仍能分成A、B、C、D四個數值,而且也符合「A + D = B + C」的關係
但具體的加權對空值的計算方法與通常海域不同,而且推測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的加權對空值計算方法也相互不同
目前推測:(需驗證)
第一或第二艦隊之加權對空值= [ 通常海域之加權對空值 – 10 ]
另一艦隊之加權對空值 = [通常海域之加權對空值 / 2]
但具體哪條公式對應哪支艦隊(第一艦隊或第二艦隊)目前不明
{:4_102:}前排,又有什麼新變化?
Q & A:
新機制對配裝有甚麼影響?
答:
沒有大影響,真要說的話紅砲黃砲和三式彈對對空砲火擊墜數一點影響也沒有,所以不用單單因為對空的原因而裝上以上裝備
另外在非攻堅的圖下,驅逐空餘的第三格放上機銃也是個可行的選擇。但要注意前提是不能大幅影響晝夜戰的戰力
另外是陣型對擊墜數無影響,我方也不存在艦隊防空補正(角川之後會不會偷偷地改回我不知道)
未解迷團:
B擊墜數之確實算法
目前仍沒有一條公認的準確算法去計算B擊墜數
本論壇的會員hzhh95963曾提出一條非常近似的算法,這裡列出來作參考用:
B ≒ [ [ 敵方該格機數 / 2 ] x [ 加權對空值 x 0.9 ] / 180 ] + 1
B擊墜數之算法就留給有能之士去想吧,我每想這問題一分鐘我也會死掉一億個腦細胞
另外說點與主題無關的消息:
現時的對空CI擊墜數假說部份地方可能有錯誤,未來可能會對現時假說作出訂正
視情況我們驗證團隊可能會把測試目標轉為對空CI的驗證
以防萬一占多一樓
水雲逸 发表于 2015-6-12 14:19
前排,又有什麼新變化?
對空砲火也就那樣,但是對空CI的暫定結論有可能需要更改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6-12 15:23
對空砲火也就那樣,但是對空CI的暫定結論有可能需要更改
{:4_114:}我突然失去維護那箇航空戰帖子的信心了……還以為對空CI結論基本不會有什麼變動了
水雲逸 发表于 2015-6-12 14:30
我突然失去維護那箇航空戰帖子的信心了……還以為對空CI結論基本不會有什麼變動了 …
開了坑就不要逃{:4_102:}最多我精神上支持你
水雲逸 发表于 2015-6-12 14:30
我突然失去維護那箇航空戰帖子的信心了……還以為對空CI結論基本不會有什麼變動了 …
我現在在猜想真實的對空CI擊墜數實際上可能是:
常數 + 亂數 x 迎擊艦對空
或者是
常數A + 常數B x 迎擊艦對空
(後面那項含有成功失敗判定)
由於潛艇對空為0,以前在1-4所測的對空CI差異只是前面的常數,也就是最低擊墜數差異
要強調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腦洞,不代表團隊任何人的意見
我总感觉ABCD这说法太麻烦,其实就是广域和精密两个50%的IF判定后最后+1嘛….
我之前看到对空CI不影响比例对空那个结论现在是要修改了?
syd09htyk 发表于 2015-6-12 20:52
我总感觉ABCD这说法太麻烦,其实就是广域和精密两个50%的IF判定后最后+1嘛….
我之前看到对空CI不影响比例 …
我會保留ABCD的說法是因為實際上我們能觀測到的數據只有ABCD,
比例和固定擊墜兩階段判定的假說是我們分析實測的ABCD數據後所提出來的一種假說
也就是說系統背後是不是真的分成兩階段判定我們無從得知,但ABCD的數值是肯定的
(雖然目前從結果來說兩者確實是一樣就是了)
對空CI假說可能需要改正的地方是其擊墜數效果,我們使用對空砲火假說後發現少部份對空CI擊墜數數據偏差得太多了
来看~
期待能够进一步解明对空ci的效果~{:4_96:}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6-12 21:48
我現在在猜想真實的對空CI擊墜數實際上可能是:
常數 + 亂數 x 迎擊艦對空
{:4_110:}怎麼說呢,對空射擊效果不和對空掛鉤反而有些不可思議
不知道JC設定的對空射擊是怎麼樣的一箇階段
這箇想法有一定的道理
{:4_88:}果然是箇超麻煩的黑箱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6-12 21:02
我會保留ABCD的說法是因為實際上我們能觀測到的數據只有ABCD,
比例和固定擊墜兩階段判定的假說是我們分 …
其实我最奇怪的是以前的联合防空跑哪去了,对面还有我方直接没了这一点都不科学
另:要说对空CI和迎击舰对空值有关这不科学吧,A放的对空CI计算公式中有B的对空值这怎么想都不对….
syd09htyk 发表于 2015-6-12 21:19
其实我最奇怪的是以前的联合防空跑哪去了,对面还有我方直接没了这一点都不科学 …
我個人覺得是程序員的鍋
(反正現在有甚麼問題把鍋交給程序員就對了)
水雲逸 发表于 2015-6-12 21:16
怎麼說呢,對空射擊效果不和對空掛鉤反而有些不可思議
不知道JC設定的對空射擊是怎麼樣的一箇階 …
我這想法不是憑空想出來的
日本驗證者的數據:
6-2-B
素対空:39(菊月) 装備:10cm高角砲/94式高射装置/13号対空電探改
既存式で対空値:91相当 1/6/10/15
対空カットイン撃墜数:3
対空カットインなし
撃墜数:7,16,21,25,30を確認
対空カットインあり
撃墜数:13,18,25,30,42を確認
無對空CI的擊墜分佈很明顯是1/6/10/15
若果按現時的假說,有對空CI時的擊墜分佈就會是4/9/13/18
因此可能的實測擊墜數就是8,13,17,18,22,26,27,31,36,但是這人打出了25,30,42……
特別是42那個,由於高於理論上限的36,也不能單單用S1有擊墜來解釋
另外一組台灣驗證者的數據:
下面110擊墜數那數據現時的假說能很好地解釋(去算的話你會發覺那是B擊墜數)
但是141擊墜數和算出來的D擊墜數相比足足高了差不多10機
於是我在想1-4到底和這些測試環境有甚麼分別呢?
首先想到的就是迎擊艦的對空了,當然我不能完全排除機數也有影響…
然後,擊墜數會不會是「常數 x 亂數」?想了想覺得可能性不大,
因為之前的摩耶1-4數據無對空CI時出現4的頻率是56.4%,有對空CI時出現12的頻率是57.8%,兩者十分相近
直接乘一個亂數的話兩者的實測頻率應該也會有相當的差異才對
以上為我的個人腦補,真實如何有待驗證{:4_86:}
syd09htyk 发表于 2015-6-12 21:19
其实我最奇怪的是以前的联合防空跑哪去了,对面还有我方直接没了这一点都不科学
另:要说对空CI和迎击舰对空 …
現在在說的都只是紙上談兵,等待進一步測試吧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6-12 22:36
我這想法不是憑空想出來的
{:4_110:}6-2-B就是一箇FNU的那箇吧,總的攻擊機是22+22+22機, 單格打不出22機以上的數據啊
還是我沒看懂你們表達的方式?
數據裏面大於22的單格(好像看不到?)還是總數?
水雲逸 发表于 2015-6-12 22:07
6-2-B就是一箇FNU的那箇吧,總的攻擊機是22+22+22機, 單格打不出22機以上的數據啊
還是我沒看懂 …
啊,我沒說清楚,我們默認了6-2-b就是那個紅輕母(艦爆x1 + 艦攻x1),S1沒擊墜的話S2參與機數就是24×2
然後那個數據就是實測的S2擊墜數,其中包括了兩格飛機的擊墜數
{:4_114:}我还是觉得25%的几率只打掉1架飞机真是太坑了……
hzhh95963 发表于 2015-6-12 22:49
我还是觉得25%的几率只打掉1架飞机真是太坑了……
舊制是50%打掉0架飛機{:4_102:}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6-12 22:52
舊制是50%打掉0架飛機
{:4_114:}这么一说我怎么有种我们变强了的错觉……
{:4_114:}然而阵型补正和舰队防空都被角川吃掉了……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6-12 23:14
啊,我沒說清楚,我們默認了6-2-b就是那個紅輕母(艦爆x1 + 艦攻x1),S1沒擊墜的話S2參與機數就是24×2
…
我腦洞了一箇機制
對空CI擊墜=基礎擊墜*成功判定+func(加權對空, 搭載)*成功判定
基礎擊墜的成功判定亂數為正態分佈,絕大部分時候為1, 其他時候為2或0
func(加權對空, 搭載)根據對空和搭載決定一部分補正值, 比如隨手腦洞一箇[加權對空*剩餘搭載/750], 成功判定1或0
{:4_88:}當然這部分完全是我腦洞大開的結果
水雲逸 发表于 2015-6-12 22:55
我腦洞了一箇機制
對空CI擊墜=基礎擊墜*成功判定+func(加權對空, 搭載)*成功判定
基礎擊墜的成功判定亂數 …
基礎擊墜的成功判定亂數不太可能會出現0,根據是以前1-4摩耶和秋月周回過百回的數據
其他部份麼…不過現階段有用的數據不多,暫且觀望著吧
于是结论是轮型没蛋用……
不对,是原来那个阵型的对空补正没蛋用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6-13 00:21
基礎擊墜的成功判定亂數不太可能會出現0,根據是以前1-4摩耶和秋月周回過百回的數據
其他部份麼…不過 …
{:4_110:}那也可以去掉0
對第一組菊月的數據,對空擊墜是2 7 11 12 16 20 21 25 30
對空CI如果有1、2兩種亂數的話,可以打出42(30+2*(3*2))、25(16+(3+3*2))、30(21+9(3+3*2)
當然我沒有更多的數據無法驗證,但我感覺固定擊墜應該有額外的bonus, 而且和對空、搭載有關但影響很小,我覺得這箇式子不靠譜的原因是不引入func(加權對空, 搭載)的成功判定就無法解釋擊墜,這箇無端地引入新變量不妥,雖說這箇誤差也有可能是B的式子不夠完善引起的。
水雲逸 发表于 2015-6-12 23:34
那也可以去掉0
對第一組菊月的數據,對空擊墜是2 7 11 12 16 20 21 25 30
對空CI如果有1、2兩種 …
我這邊團隊也要開始測試了,暫時把你的說法保留在腦裡看能不能對上數據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6-13 00:39
我這邊團隊也要開始測試了,暫時把你的說法保留在腦裡看能不能對上數據 …
{:4_127:}UTC+9 0:42, UTC+8 23:42, 你們團隊過的什麼時區啊
水雲逸 发表于 2015-6-12 23:43
UTC+9 0:42, UTC+8 23:42, 你們團隊過的什麼時區啊
UTC+8
大家都是夜貓子{:4_123:}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6-13 00:48
UTC+8
大家都是夜貓子
{:4_123:}真是辛苦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