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动武斗传G高达』今川泰宏总导演谈G高达!
▍本文刊登在LD版『机动武斗传G高达』附带的小册子上,原文标题「『機動武闘伝Gガンダム』今川泰宏総監督、Gガンダムを語る!」。

东方不败这四个字本身就令人震撼,但这个「亚洲天王」却带着说不出的怪味(笑)。
——那么请继续分享上回提到的电影设定参考吧。
今川:第九集的英国呢,其实和意大利一样被设定为亡灵之城。不过英国的幽灵更偏向鲜活的存在感。概念上类似希区柯克英国时期的阴阳世界观,但作为鲜活的伦敦视角,参考了『巨蟒剧团』(※1)的街景。另外,第二集时遗漏了——第二集和第九集其实有个共同参考物,就是索尼的『自由之声』(※2)宣传片。其中出现的场景都融入了我们的设计。第二集还参考了另一支名为『一夜成名』(※3)的广告。虽然是百老汇选秀题材的作品…但查普曼角色的灵感源头,其实是『自由之声』广告里那个场景:当老人弹奏手风琴时,旁边戴着伦敦帽、蓄着胡须的叔叔几乎用纯人声唱起了『自由之声』。虽然完全不同,但这正是塑造查普曼这个角色的根源。果然还是想从英国的庄重感切入呢。为什么英国能三度夺冠?毕竟那是亚瑟王的故土啊!
▲鸟人其实有部遗失的剧本里,我原本想在第25话之后的后半段展开这个故事——除了新英格兰的查普曼,还构思了来自新不列颠的「鸟人」这个设定。两人原本设定为争夺玛农·查普曼(正篇故事中查普曼的妻子)的对手呢。香港篇中当查普曼开始作恶时,本想安排鸟人挺身而出将其击败。台词都已构思好:「玛农去哪了?玛农啊!」(笑)。然后要用青野武的声线喊出「我们青春的女神去了哪里!你竟将她抛下不管,自己却在这里胡闹!」这样的台词。其实在第十二届大赛时,鸟人理所当然地以为查普曼会现身,但最后查普曼并未参赛。他们两人原本有个约定……众所周知每四年一次的决赛冠军将掌握世界霸权。但他们真正的赌约是:每四年的获胜者就能赢得玛农。我想融入逝去的青春与年少回忆。所以玛农既是查普曼的妻子,又不是妻子——她是个每四年轮流属于其中一人的女人。然而当鸟人得知查普曼缺席后,斗志便消磨殆尽,结果被新俄罗斯抓走了(笑)。这正是第五集中鸟人绝望感的根源所在。
※1:自1970年起,于英国BBC国家电视台播出的搞笑节目。以政治、军事、王室等无所忌惮的禁忌题材,通过颠覆性短剧构成的怪诞节目。由约翰·克里斯、格雷厄姆·查普曼等六人出演并制作。节目终结后仍推出数部电影及电视系列的再剪辑录像带,至今仍享有邪典级人气。日本版由纳谷吾朗、广川太一郎等人配音,并追加今野雄二解说及田森出道时期的演出片段,仅在东京12频道(现东京电视台)播出。
※2:
※3:
第十集的埃及篇呢,其实是从塑造这个「跟踪者」形象开始的。所谓跟踪者,说得冒昧些,就是『阴阳魔界』(※1)的引路人。我想在埃及鬼故事里尝试复刻『阴阳魔界』的开场风格,同时融入『奥特Q』(※2)的元素。比如石坂浩二先生的旁白响起时,只有影子在移动之类的(笑),又或者木乃伊的影子在行走对吧?我正是想在此重现这类节目的独特韵味。木乃伊场景的灵感源自『海角擒凶』(※3)开场——片头字幕滚动时,工厂墙面映出男子剪影,紧接着画面切入火灾浓烟吞噬墙壁的场景。观众自然会联想到剪影男子是纵火犯。这个画面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1:是美国1959年至1964年期间推出的半小时电视剧(期间第四季一度改为每集一小时),为黑白摄制,内容以怪诞、神秘主义为主,每集均为独立单元小故事,全五季共156集。
※2:由圆谷制作所制作的特摄电视剧,「空想特摄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该作是从美国两部电视影集『奇幻人间』和『阴阳魔界』得到灵感,所创作的科学幻想电视影集。描述著主角万城目淳(飞行员)、户川一平(助手)与江户川由利子(新闻摄影师)三人,每次所遭遇到的不可思议事件,而多半均与怪兽有关。
※3:是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编导,罗伯特·卡明斯、普瑞丝西拉·兰恩领衔主演的惊悚电影。影片讲述了被误认为是制造火灾凶手的工人凯恩在逃亡途中追查事情真相的故事。今川导演曾提及开场场景竟是运用微缩模型拍摄的特效镜头!
▲贝尔奇诺警部至于跟踪狂为何从第二集才登场,其实最初剧本里根本没有这个角色。我最不想做的,就是像初代『高达』那样进行宇宙历几年的时代背景设定说明。一旦这样做,就会被高达的既定框架束缚。所以第一集通过贝尔奇诺警部来进行说明——但那并非设定说明,而是想通过他的视角展现这个世界的人们如何看待高达武斗。但第二话起贝尔奇诺就退场了,既不能重复相同内容,要在剧情中硬塞解释场景也相当困难。于是灵光乍现:算了,既然是解释就干脆用解释来解决吧(笑)。
▲跟踪狂我尝试从副标题切入展开剧情。不过真正的目标其实是向『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阴阳魔界』乃至『星际迷航』致敬…… 作为面向儿童的动画,我最想尝试的是——我曾看美国剧集时,比如『星际迷航』开场那句「宇宙,最后的边疆…」的片头就超级精彩对吧?美国电视节目的魅力就在于如何通过引人入胜的开场吸引观众。这种魅力不分年龄对吧。因此我希望能把这种手法融入机器人动画的开场设计。特别是第二至五集采用「高达武斗」形式时,由担任裁判的跟踪狂解说「今日的对战…」的设定。我想通过这种前置片段让孩子们明白「今天要看什么故事」「要和哪台高达武斗」,以此激发兴趣。同时借助跟踪狂的角色,为第六集之后每集故事的深度铺垫做铺垫。典型例子就是第六集里捡起掉落照片的正是跟踪狂。这个角色究竟该在剧情中介入到什么程度?该划定怎样的边界?其实第九集赌场戏里,当多蒙与查普曼对峙后,在「稍等」台词之后本该出现全景镜头,让打牌者之一以「那么,今天的牌是…」这样由跟踪狂进行介绍的。其实我更想把跟踪狂融入人群中。但受限于副标题出现前的90秒时限——这大概是20分55秒篇幅中设置副标题的极限时长。在90秒内很难推进到那个程度。最终被首先舍弃的,正是藏身人群的跟踪狂。这点确实有些遗憾。
▲『自由之路』:土耳其导演耶尔马兹·居内伊执导,1982年上映。该片是在狱中导演的指示下拍摄,随后导演越狱逃往法国并在当地完成剪辑,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以诗意笔触描绘五名获准临时出狱五日的男子各自的人生「路」,感人至深。第11话的土耳其场景参考了耶尔马兹·居内伊的电影『自由之路』,以及在以色列旅行时收到的纪念相册。G高达的基本设定里不会安排主角入住豪华酒店,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他们住在破旧旅馆。问题在于镜头能否真正进入有人居住的空间。另外,多蒙吃饭的场景帮了大忙。在『自由之路』里,获准假释的五位囚犯主角,曾在巴士候车厅兼休息站的餐馆用餐的场景。我就是参考了那里的画面。如今在录像带出租店也难觅踪影了。
▲塞伊特·玖塞尔,玲·深村的暧昧对象动画登场的男子名叫塞伊特。要找土耳其特色的名字,我们确实也无从下手……后来想着能聊到这个故事就当幕后花絮吧,便接下了这个委托。在电影里,主角塞伊特·阿里服刑期间,他的妻子竟背叛了他。于是根据村里的习俗,妻子被铁链锁住囚禁起来。而假释归来的丈夫必须带着妻子穿越暴雪覆盖的山脉。那座雪山凶险至极,连马匹都可能中途丧命。若能翻越山岭便可获得宽恕,若失败则需以死赎罪。审判者是丈夫本人,而宽恕与否唯有天知晓……丈夫当然不能出手相助。在这样的桎梏下,妻子能否成功翻越山岭?最终她果然倒下了。当妻子仅裹着一块布追赶丈夫时,她哭喊着「救救我啊塞伊特,塞伊特!」那撕心裂肺的呼喊令人难忘。在我所知的所有故事里,仅凭女子呼唤男子名字就能营造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场景实属罕见。于是我想,既然要在这样的故事里呼唤男子名字,非塞伊特莫属。大概是想将「塞伊特」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记忆,赋予那个男子吧。最棘手的是,系列剧集每集自成独立单元,如何让观众对每次登场的新角色产生情感共鸣。面对仅存活一集的角色,创作者如何实现与之心灵相通?这便是一种方法论——源自个人记忆的创作方式。不过这种手法对我而言,在时间紧迫时确实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那么从第12话开始将进入新宿篇章……
今川:选择新宿是有特定目的的。这与第一回提到的实地勘景有关。动画制作中,导演们其实很少有实地勘景的经验。通常都是凭空构思设定后直接套用,舞台场景也几乎不会变动。正因实地勘景经验稀缺,我意识到大家都不熟悉这套流程。那么为何选择新宿?为何不选大阪?甚至北海道?其实是想让大家练习勘景。新宿这种近郊地点,大家都能轻松往返。我希望他们亲眼勘景,亲身体验我从第1话到第11话反复强调的要点,真正投入实战。我当年拍摄『妙手小厨师』香港篇时,亲身感受到实地考察对画面呈现的巨大影响。这种一次性的实地体验,能转化为电影创作中的二次体验。但后来我发现,没有实地经验的人光靠看电影进行勘景实在太难了。所以这次的目的就是:请大家务必去新宿实地勘景!
首先为了统筹新宿篇的设定制作,我和河口佳高君两人一大早就去了新宿。在前往配音棚之前,我们沿着都政府周边拍摄了照片。还有伊势丹前的派出所附近……其实我们有一张标注了从这里到那里作为舞台的地图。上面清晰标注了第12集开头多蒙他们行进的路线,下一镜头在这里,再下一镜头在那里…… 作为第12集的创作思路之一:当多蒙他们出现时,直升机坠落的场景——当时镜头是以伊势丹为背景,朝松竹电影院方向拍摄的。至于最初师匠从瓦砾下窥视的场景,据说是以丸井百货下方视角呈现的…接着多蒙他们被死亡军团包围,随后被卷入新宿ALTA方向… 这里刻意避开了新宿ALTA商场。反过来说,正是因为该地点过于固定且在各类作品中被过度描绘……基于这个考量,实际拍摄时在经过ALTA前,镜头已从新宿大道中途切换至靖国大道。师匠就是在途经歌舞伎町时登场的。因此师匠挡下死亡军团子弹的场景,设定在西武新宿PePe商场附近解决战斗。接着镜头转向都政府方向。此时死亡军团突破大护栏涌向这边。再往前走会遇到环形……的环形信号灯。师匠就站在那里。这样一来,若背景有坍塌的建筑就能形成以都政府为背景的构图。所以当多蒙哭喊着「师匠……!」崩溃的场景,我特意设定在环形信号灯下方。不过我也说过,这些细节在故事中未必需要展现。我认为画面表现力取决于是否预设了这些细节。新宿的弱点在于若不加区分,从头到尾都可能沦为千篇一律的摩天楼群。所以师匠中途接住子弹反击的场景,我特意安排在护栏上。站在普通楼顶与护栏顶端,画面张力截然不同。奔跑移动的镜头不必刻意追求印象深刻。但当停驻瞬间需要突出时,若选用合适场景,该画面便更易呈现。让我们以此为前提构筑画面吧。这或许正是实地勘景的意义所在。至于第12话嘛,众所周知是东方不败登场——正是这位大叔的出现,才成就了『G高达』的成功啊…(笑)。
——从第12话开始作品走向发生了显著变化吧?
今川:这个嘛……当初系列企划确定时,制片人曾明确要求:「不需要今川风格,要拍出看不见今川手法的作品。」但执行起来实在痛苦。压抑个人风格就像矫正毛病一样艰难啊。说实话当时压力山大呢(笑)。倒不是故意违背条件,而是自然而然就放开了(笑)。不过说真的,内心确实涌动着「管他呢,干脆放手一搏!」的冲动。
第12话当时引发激烈争议的焦点在于:人类是否有资格击败机器人?毕竟这是高达之间的对决,有人质疑这会让机器人存在意义荡然无存。我认为这种观点非常合理。但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作为贯穿系列的终极反派、与主角对立的存在,若连这种程度的事都做不到反而显得不合逻辑。『G高达』最痛苦的症结在于缺乏贯穿全系列的终极敌人。前11集登场的斗士们,虽是对手却称不上真正的敌人。这种设定让剧情推进和演出设计都异常困难。于是我们塑造了查普曼这个最强角色,必须让主角超越他。既然如此,就该来点这样的安排。那位名为「师匠」的角色,根本不是靠逻辑塑造的。我是凭感觉创作的人,所以他绝对是个难以驾驭的对手。正因为用感性创作,有时连自己都意想不到。
关于最强敌人的命名,这次电影成了关键线索……我直接将『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这个片名作为符号使用。这是我最爱的电影之一,尤其痴迷四字成语(笑)。而「东方不败」这四个字对我而言,正是极具冲击力且深深着迷的四字成语。于是这个符号直接成了角色名。当时还想着「反正这电影在日本也绝对不会上映吧」(笑),毕竟没人知道这电影啊(笑)。结果当电影真要在日本上映时,我才惊觉:糟了,这次可闯大祸了(笑)!话说回来,提到东方不败大家肯定会想到那个电影角色吧?其实还有另一个版本——叫「东方不败·亚洲天王」。据说「东方不败」是别名,「亚洲天王」才是本名。至于哪个才是真名嘛,连我自己都搞不清楚(笑),总觉得可能还有其他本名呢。说到「亚洲天王」这个称呼,其实是从香港进口的LD影碟里出现的,上面有英文字幕。结果片中「东方不败」被译成了「亚洲天王」(笑)。这种翻译也太夸张了吧?明明「东方不败」本身就是个令人震撼的四字成语,偏偏配上「亚洲天王」这种莫名其妙的怪味(笑)。简直从鼻腔深处飘来股怪味(笑)。这种怪味啊,倒也算绝妙……虽然确实暗示着东方最强之意。单是「Master」这个称谓就够帅了。「亚洲」这个词本身或许也很酷。但当「天王」和「亚洲」组合在一起时,不知为何竟透出1960年代的怀旧气息(笑)。像是可疑的山寨货,或是后期上色的彩色照片(笑)……带着东京奥运会的味道(笑)。这个令人联想到特定年代的「亚洲天王」之名,即便我们刻意构思也难以复制。正因如此,这个名字深深吸引了我。当剧本里的暂定名直接定稿时,我内心不禁欢呼:搞定了!(笑)
——蔡·斋西施展招式时喊的「宝华教典」,是否指电影『东方不败』里的「葵花宝典」?另外第12话的「超级霸王电影弹」、第16话的「十二王方牌大车并」又是什么?
今川:其实我忘了「葵花宝典」这个名称。直到配音时才想起查资料,索性就用宝华教典了。要是记得的话肯定会写成葵花宝典吧。不过嘛,也有一点是故意不去查的缘故……
▲超级学校霸王「超级霸王电影弹」取自香港制作的『街头霸王Ⅱ』电影版标题。那边叫『超级街头霸王』或『超级学校霸王』。「电影弹」是电影的谐音梗……源于能量等于光的联想。电影就是电影嘛,电影是光构成的产物,光的子弹对吧。倒不是说随便乱编(笑),就是随性发挥啦随性(笑)。
▲「十二王方牌大车并」招式名原型至于『十二王方牌大车并』,其实有个超强原型哦。有本事你们去查查看嘛(笑)。东京人可能比较容易找到。那是台湾某张收录12首不同歌手歌曲的精选CD标题。封面设计相当震撼……真是难以言喻的韵味。大概相当于我们这边所谓的流行什么什么全集吧。但对不懂内情的我们来说,这名字酷毙了嘛(笑)。当时我们正在探索全新的命名方式。十二王方牌大车并……听起来就很强吧(笑),仅此而已。招式发动时总要有个像样的名字对吧?但不能是听着像真招式的名字,而是让人惊呼「这啥玩意儿!」的那种。这种套路到处都是,我可不想跟风。
——那么请解答G高达最大的谜团之一:以亚洲天王为首的前代洗牌同盟成员,为何能不穿战斗服就驾驶MF?
今川:这个啊,经常被问到呢。师匠为什么进入高达后不换成战斗服?还穿着那身衣服?关于这点我只想说一句——虽然和以往的解释完全不同啦……但这样不就好了嘛(笑),只能这么解释了(笑)。
我根本没考虑什么设定。纯粹是——我就是不想让他们穿那玩意儿(笑)。或许这属于不该犯的错误,但我确实常对设定敷衍了事。要是觉得穿衣服更带劲,我就选穿衣服。就算前后矛盾我也无所谓!我追求的是帅气的叙事节奏,想拍出电影感。为此必须剔除与我理念相悖的杂念。比如「这角色该穿衣服吗?」——「穿更好!」——创作过程相当粗暴。这点和『机械巨神』这类作品完全不同呢。












这配色…
屎出天际了
From:FonAil:
这配色… 屎出天际了
而且还是消化不良的那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