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本帖最后由 影月圓舞 于 2015-3-30 20:23 编辑
最近關於對空CI的驗證更新了不少,另外可能由於維基關於航空戰的資料長期沒更新,導致不少人對航空戰的認知仍停留在秋活以前。這兩天剛好有一點時間,於是便順便把整個航空戰擊墜數以及對空系統的資料進行一些整理
注意這只是目前為止的一些結論,預計一段時間以後部份結論可能需要更改
本文只抽取擊墜數和對空系統相關資料
此文分成兩部份:系統解說部份和驗證數據部份。後者比較沉悶,但對目前結論是怎樣來抱有興趣的人應該是個不錯的補充資料
部份內容複製自http://dz.aemedia.org/thread-1204-1-1.html
觀望一段時間後若果沒有發現更好的假說,我會把資料更新至系統解析貼子裡。請版主不要把這貼搬進攻略區以免造成資料重覆
為方便個人解說我會把航空戰分成以下三部份:
1. 奪取制空權
2. 對空攻擊
3. 開幕攻擊
根据这篇还有战斗流程那篇做了个开幕受伤期望表,可以查看对空CI情况与深海开幕命中舰队时造成的伤害期望
网盘地址:http://pan.baidu.com/s/1qW7edas
不过也想不出哪里能用上{:4_124:}
另外有几个问题:
1、对空CI发动率和发动类型(API)间的关系有什么新的信息吗?
2、普通对空迎击时的乱数是怎么来的,比如测试方法或者选取规则这些,在做计算时是按照等概率来处理的,不知道实际情况是怎样。
3、伤害计算时的护甲乱数选取有什么说法吗,当然这个不属于对空范畴了……
草原猎手 发表于 2015-4-18 16:43
根据这篇还有战斗流程那篇做了个开幕受伤期望表,可以查看对空CI情况与深海开幕命中舰队时造成的伤害期望
…
1、对空CI发动率和发动类型(API)间的关系有什么新的信息吗?
目前仍沒有api編號和發動率之間的推定式
只知道對空值和api編號會影響發動率
目前推測對於同一api編號,發動率和對空值有正相關關係
雖然目前沒有具體公式,查看以前的數據也大致能估算到哪些種類的對空CI發動率會比較高:
2、普通对空迎击时的乱数是怎么来的,比如测试方法或者选取规则这些,在做计算时是按照等概率来处理的,不知道实际情况是怎样。
目前一般對空攻擊的亂數分佈仍是迷,主要原因是沒有好的地方可以進行測試
要測試亂數分佈的話對方的攻擊機最好是只有一格,因為若果有兩格或以上的攻擊機,實際stage 2擊墜數分佈便會是兩個未知分佈重疊在一起,令到分析變得極為困難
現在遊戲裡對方只有一格攻擊機的地點是5-5的紅雷門神點({:4_88:}所以你明白為啥過了那麼久也沒人測吧)
現在只能等未來看看角川會不會出對方只有一格攻擊機而且是容易進行測試的新圖
3、伤害计算时的护甲乱数选取有什么说法吗
去年有人做過關於深海裝甲亂數分佈的驗證
測試對象為5-4 boss的戦艦ル級flagship(裝甲99),樣本數約270
根據以上數據,推測裝甲亂數有可能為平均分佈
草原猎手 发表于 2015-4-18 16:43
根据这篇还有战斗流程那篇做了个开幕受伤期望表,可以查看对空CI情况与深海开幕命中舰队时造成的伤害期望
…
好吧,剛回覆完就有人發了對空砲火亂數分佈和擊墜數的驗證。測試地方是5-4-c,也就是說對方有兩格攻擊機
個人暫時對測試者的說法有保留,暫且讓我先不在這裡說他的猜想
[i=s] 本帖最后由 草原猎手 于 2015-4-19 20:30 编辑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4-18 23:37
好吧,剛回覆完就有人發了對空砲火亂數分佈和擊墜數的驗證。測試地方是5-4-c,也就是說對方有兩格攻擊機
…
LZ如此详尽地回复,真是感动,非常非常感谢!
关于对空乱数测试这个,昨天又看了一遍战斗流程那边的35楼,大概猜到测试对空乱数的方法了。正如你所说是5-4c,用3艘1级对空值相同小学生各背一桶进5-4c,拿单FWO测试。由于1级小学生对空低击坠有限,FWO2格子击坠数量的组合也是相对较少的,容易算出分布。
之前模拟时的假设是采信大成功、成功与失败共21个乱数填满乱数表,设出现失败状态(即只打下保底数量)几率为x,其他各乱数分布平均,则其余项出现几率为(1-x)/20,两格舰载机击落数量各种组合的分布可求得,如样本数量够大,根据实验结果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如成立可进一步确定乱数分布规律。
另外就是失败这一种情况,个人以为需要关注。结合旧公式中高达50%的失手概率,个人倾向于抽取此乱数的几率远远大于其他任一种乱数。在进行验证时可以利用这一点,如x=30%,单wo出现击落1+1机的概率将大于9%,10、12、13对空值组进行测试时将近20%,这样一个的值应是易于观察到的。
但是在查看战斗流程35楼时发现了一些情况,主要是下图这张:




注意到在对空值10、12、13三组中有13架击坠的记录,且数量达7次
然后按照图中配置算了一下击落数,结果为:
注意到对空10、12、13三组击落数量分布是相同的,FWO2格攻击机,因此可能出现的击落数量组合为:
对比可以发现,实际的击坠数组合中没有13(8+5,6+7)这个数,而计算出的击坠数组合中是有此数的。
此外下面这张图里的12对空值组中也记录到了击落13架这种情况,说明此种情况确实存在,并非误记。
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会不会是乱数范围或公式本身有问题……
LZ提到有新的测试结果,还恳请能够提供一下,如果有一个足够大的样本也许能看出端倪。
[i=s] 本帖最后由 影月圓舞 于 2015-4-19 17:49 编辑
草原猎手 发表于 2015-4-19 10:58
LZ如此详尽地回复,真是感动,非常非常感谢!
中間那兩圖出錯了看不到…
首先回應你的猜想
確實只要樣本數夠大的話,即使對方有兩格攻擊機也有可能估算出新的迎擊失敗機率,計算方法如你所說把迎擊失敗的相對頻率開方就可以了
至於非迎擊失敗的情況的亂數分佈其實還是我所說的問題:你不知道分佈是否平均分佈,若果不是平均分佈那你的計法就行不通了
當然若果分佈真的是平均分佈,那樣即使對方有超過一格的攻擊機,也是有可能從擊墜數據推算出亂數的確實分佈的。這樣看來還是有繼續測試下去的意義的,若果確實為平均分佈,那樣事情就好辦了
另外關於那條推定擊墜公式的亂數範圍,其實我是對此抱有懷疑的,只是之前沒有更好的說法才在貼子裡採用了這說法。要嚴謹地分析擊墜數的話我還是建議不要採用那公式的亂數範圍
然後對於昨天發佈的新驗證,我在這裡簡單整理一下:
測試地點:5-4-c
測試對象:空母ヲ級flagship一艘(共兩格艦攻艦爆,每格搭載數32)
我方陣型:一律單縱
隊伍配置:
對空值49的驅逐艦5艘 +對空值49的大井
每艘艦各裝備10cm高角砲 x 2,合計每艘對空值63
舊公式擊墜數為18
注意由於每艘艦的對空值和裝備都一樣,所以不管抽選到哪艘艦擔當迎擊艦也沒影響
測試者總共出擊了50次(樣本數50),以下為stage 2擊墜數分佈:
該測試者的推測:
舊系統裡每格擊墜數為最大擊墜數(100%)或者零架飛機(0%)
猜測新系統的每格擊墜數大致可分成三個範圍:
最大擊墜數(100%)、最大擊墜數的一半(50%)或者一架飛機(0%)
其中,100%和50%的擊墜數並不是固定擊墜數,而是會在一個小範圍內浮動,不排除這浮動範圍的闊窄受我方艦隊總對空值影響
抽選到每種範圍的機率相等(=1/3)
三種可能範圍:
0%(最低保障1機)
50%(±10% or ±1 – 2機)
100%(±10% or ±1 – 2機)
詳細解說:
從擊墜分佈可看見總共約有5個擊墜數峰值
最低擊墜數(2架)出現了兩次,總共佔了10%
因此單格出現最低一架擊墜數的機率 = sqrt(0.1) = 約31.6% ≈ 1/3
其後出現的最低擊墜數為9,推測為迎擊失敗(1架)+ 迎擊成功最低值(8架)
最高擊墜數為37,平均每格最高擊墜數為18.5
由此推測每格擊墜數分為三種:1架、8架、18架
每種範圍有1-2架的浮動
根據以上假說的對於各擊墜範圍出現機率的推算:
1+1之機率 = (1/3)^2 =11.1%(2機之實測機率為10%)
1+8之機率 = (1/3)*(1*3)*2=22.2%(9~12機之實測機率為22%)
1+18和8+8之機率 = (1/3)*(1*3)*2+(1/3)^2=33.3%(19~22機之實測機率為36%)
8+18之機率 = (1/3)*(1*3)*2=22.2%(27~30機之實測機率為26%)
18+18之機率 = (1/3)^2=11.1%(36~37機之實測機率為6%)
由於樣本數有限(50),此假說的可信程度請自己判斷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4-19 16:53
中間那兩圖出錯了看不到…
那两张图换了相册,现在应该能看到了。
非常感谢新的测试数据!
不过这一位的结论确实是有待商榷。前楼中那个三小学生5-4c的样本,对空9、10、12、13四组样本加到一起共80次出击,满击坠只发生2次,拿这个1/3满击坠的结论难以解释。
另外爬楼时发现了一个6-1B的测试方法,稳定一只金苍蝇,1级单舰小学生就能进,比起5-4c更省力,这就去试试。
草原猎手 发表于 2015-4-19 20:45
那两张图换了相册,现在应该能看到了。
非常感谢新的测试数据!
提醒一下6-1b點的輕母是軽母ヌ級flagship,共有3格艦攻艦爆,每格搭載數為22(計算上艦戰就是有4格飛機)
由於有3格艦攻艦爆,相比只有兩格艦攻艦爆,數據分析可能會變得相當複雜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4-19 21:01
提醒一下6-1b點的輕母是軽母ヌ級flagship,共有3格艦攻艦爆,每格搭載數為22(計算上艦戰就是有4格飛機) …
多谢提醒,忘了金苍蝇多一格舰爆这回事了{:4_114:}
那还是老老实实去5-4c吧,带一格不同种类的机枪倒是能补齐自身对空上的差异,就是一次三只小学生有点伤……
草原猎手 发表于 2015-4-19 21:43
多谢提醒,忘了金苍蝇多一格舰爆这回事了
那还是老老实实去5-4c吧,带一格不同种类的机枪倒是 …
{:4_131:}其實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自身對空值、裝備對空值和裝備種類三者都能進行統一
畢竟現在誰也說不清這三者會怎樣影響擊墜數(簡單來說就是多了一些混淆變量有可能會影響到今次測試的結果:亂數分佈)
[i=s] 本帖最后由 草原猎手 于 2015-4-19 22:09 编辑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4-19 21:50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自身對空值、裝備對空值和裝備種類三者都能進行統一
畢竟現在誰也說不清 …
现在打算的是每次挑三只自身对空值一致的一起去,比如3个7,3个9,3个10或3个12,然后单次内配备装备的种类及对空值保持一致,比如都带10cm高角、10cm高角+高射或12.7后期。
唯一的差别是各组间带的高角炮型号不同,打算3个7去时都带10cm高角+高射,3个9和3个10去都带10cm高角,3个12去带12.7后期,保证各组单舰的总对空7+10=10+7(9+7)=12+5=17
如果之前的结论可以采信一部分,那么这么配置后,抽取舰娘的总对空值、旧公式中的装备补正值、舰队对空加成值、新公式中的装备倍率都是一致的(9+7组仅供参考),样本总量能增大一些……
就是要吃好多败{:4_126:}
[i=s] 本帖最后由 影月圓舞 于 2015-4-19 22:47 编辑
草原猎手 发表于 2015-4-19 22:08
现在打算的是每次挑三只自身对空值一致的一起去,比如3个7,3个9,3个10或3个12,然后单次内配备装备的种类 …
這個做法仍會影響舊公式中的艦隊加成值
带一格10cm高角+高射的話,單艦加成值就是 = [ 10 x 0.35 ] = 3
由於有三艘艦,此情況下的每格擊墜數就是(假設單縱) = [ ( 17 + [3 x 3]) x 0.2125 ] = 5
带一格12.7後期的話,單艦加成值就是 = [ 5 x 0.35 ] = 1
由於有三艘艦,此情況下的每格擊墜數就是(假設單縱) = [ ( 17 + [1 x 3]) x 0.2125 ] = 4
除非你是打算把三組數據分開分析,那就沒問題。不過看到你好像想把數據混在一起分析…
個人建議最保險的做法還是保證自身對空值、裝備對空值和裝備種類三者一樣,這是最安全的
若果我是讀者的話,看到以上配置我肯定會針對此點提出質疑(別介意我這樣說{:4_127:}我只是不想看到做驗證的心血白花了才要給那麼多建議)
另外在戰鬥完結前(即使已經彈出選擇是否進夜戰的選擇畫面,只要不進入結算畫面的話也可以)f5的話敗場數不會增加,但不要濫用,誰也不能確保f5過多會不會封號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4-19 22:37
這個做法仍會影響舊公式中的艦隊加成值
带一格10cm高角+高射的話,單艦加成值就是 = [ 10 x 0.35 ] = 3
依然多谢指正{:4_87:}
把方案调整了一下,对空7和9的两组出击时带10cm高角,对空10和12的两组出击时带12.7后期,算下来四组的旧公式击落数应该都是4。
然后记录时还是分类记录,7、9、10、12分别记四组(以防公式有更大的变动),如果每组都能得到足够大的样本,可以比较一下合计和单组分类记在分布上的差别,看能不能瞧出些什么。
吃败就吃败吧,为科学献身了{:4_134:}
草原猎手 发表于 2015-4-19 23:22
依然多谢指正
把方案调整了一下,对空7和9的两组出击时带10cm高角,对空10和12的两组出击时带12 …
分開分析的話就沒問題了
順便事先說一句驗證辛苦了{:4_91:}
草原猎手 发表于 2015-4-19 23:22
依然多谢指正
把方案调整了一下,对空7和9的两组出击时带10cm高角,对空10和12的两组出击时带12 …
慢著,三艘對空10的驅逐各帶一格後期砲算出來的舊式擊墜數是3喔{:4_127:}
影月圓舞 发表于 2015-4-19 23:34
慢著,三艘對空10的驅逐各帶一格後期砲算出來的舊式擊墜數是3喔
是3吗?我怎么算了个4出来……
[(10+5+[5*0.35*3])*0.1215]=4
难道搞错公式了……{:4_127:}
=================
另外就是过去一周收集了些样本,只是不够多还看不出结论,但是考虑到春活在即再验证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所以收集到的先放上来吧。
再就是还有些问题想请教LZ。
测试地点:5-4-C


测试舰队及装备:
1、对空值为7的1级驱逐舰三艘,均装备10cm高角炮+桶
2、对空值为9的1级驱逐舰三艘,均装备10cm高角炮+桶
3、对空值为10的1级驱逐舰三艘,均装备12.7cm后期型(浦风炮)+桶
4、对空值为12的1级驱逐舰三艘,均装备12.7cm后期型(浦风炮)+桶
记录时是分开记录的,不过上述舰队用旧公式算出来的击落数均为4,可以考虑数据合并。
记录如下:
其中9组外1和9组外2是从战斗流程帖35楼里扒来的,35楼中有两份记录也选取了3只对空为9的1级小学生带10cm高角和桶出击5-4c,装备和测试组中的一种相同,所以就不厚道地拿来用了……
=====================
总之暂时就是这样了,样本还是太少,无法得出结论。
不过还是有些猜想的,首先就是66楼那个,虽然之前否定过,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还是有点道理。
66楼引用的那位认为目前的对空乱数取1架、满击坠、满击坠一半这三种,再加上±1~2架浮动,我觉得这看法可能是靠谱的,至少是比之前的分为大成功、成功、失败一共21个乱数的可能性要靠谱一点。
以这次验证为例,可能出现的击落数位1、3、6,2格可能出现的组合为:
1+1=2
1+3=4
1+6=7
3+3=6
3+6=9
6+6=12
加上浮动值,基本可以解释现在记录中这个分布情况。
至于这三种分别的概率就不好说了。66楼那位认为三种可能各为1/3,照目前这个记录来看,更像是取1概率为0.2,取满击落(6)概率为0.3,剩下的半击落(3)为剩下的0.5……样本不足不好乱猜,这个还是等样本足够多时再说吧。
=======================
再就是有个问题,关于最大击落数的。
现在这四组按旧公式算出来的击落数均是4,但是记录中出现的最大击落数为6(12/2),猜想是旧公式乘了武器倍率,4*1.5=6
但是又看了一遍66楼,那一位的6艘49+双10cm高角,按旧公式算出来的击落数是18,而他的记录中出现的最大击落数竟然就是18(37/2,估计有一架的浮动),不存在什么倍率问题,这是怎么回事{:4_94:}
另外我怎么算出他的旧公式击落数是19……难道真搞错公式了{:4_115:}
[i=s] 本帖最后由 影月圓舞 于 2015-4-26 13:30 编辑
草原猎手 发表于 2015-4-25 14:03
是3吗?我怎么算了个4出来……
[(10+5+[5*0.35*3])*0.1215]=4
难道搞错公式了……
昨天沒時間,所以留在今天回覆了
回答你的問題時先讓我說說新驗證,昨天日本又有人放上新擊墜數驗證了
場地也是5-4-c
編成艦隊是6艘對空值49的艦娘,沒帶任何裝備(舊式擊墜數 = 10)
這次樣本數增加到100次,以下是分佈圖:
觀測到的分佈基本上和先前50次的驗證差不多
由此那驗證者推測擊墜數確實是分成0%(1機)、50%(4機)、100%(8機),但是選取概率分別為30%、40%、30%
之前的50次5-4-c(2格高角砲,合計對空值63那個)的分佈大約為1機、9機、18機。對應舊式擊墜數為18
另外雖然沒給出數據,那驗證者也提到沒帶裝備、對空值74的艦娘的分佈也大致可分成1機、7機、14機。對應舊式擊墜數為15
另外那驗證者同時也整理了以前測試對空CI時的stage 2擊墜數:
這個表有點難看,先看橫行
第一個橫行為摩耶(裝備8cm高角砲 x 1 + 91式高射裝置)加5潛艇周回1-4的擊墜數數據。驗證者沒說陣型,按單縱算的話摩耶舊式擊墜數大約為21
第二個橫行為摩耶(裝備8cm高角砲 x 1 + 91式高射裝置 + 14號對空電探)加5潛艇周回1-4的擊墜數數據。驗證者沒說陣型,按單縱算的話摩耶舊式擊墜數大約為22
第三個橫行為秋月(裝備10cm高角砲 x 2 + 13號對空電探改)加5潛艇周回1-4的擊墜數數據。陣型一律單縱,秋月舊式擊墜數為29
然後看直行,左邊兩行為沒發動對空CI的stage 2擊墜數數據,右邊兩行為發動了對空CI的stage 2擊墜數數據。右邊兩行驗證者在每格下邊已經計算了扣除對空CI的stage 2擊墜數數據
這裡只抽出了空母ヲ級 x 2和軽母ヌ級 x 2的擊墜數數據。兩者各合共有4格艦攻艦爆
觀察一下僅次於最低擊墜數的次高擊墜數(粗體的數據)數據,可以看出兩點:
一、對方艦攻艦爆機數愈高,次高擊墜數也愈高
二、我方對空值愈高(不清楚是迎擊艦對空值、艦隊總對空值還是裝備加成對空值),次高擊墜數也愈高
由此那驗證者也推測每個擊墜數範圍的浮動值可能受這兩因素影響
然後是我的看法,結合了日方和由你測試合共三組的數據,就這樣看分成0%、50%和100%三組擊墜數加浮動值的假說的確有一定可信度。當然每組的抽選機率和影響浮動值的因素還需要多點數據去推測
[i=s] 本帖最后由 影月圓舞 于 2015-4-26 13:31 编辑
草原猎手 发表于 2015-4-25 14:03
是3吗?我怎么算了个4出来……
[(10+5+[5*0.35*3])*0.1215]=4
难道搞错公式了……
接著到你的疑問,首先是裝備倍率的問題
綜合上述數據我個人猜想裝備倍率很有可能不存在,而100%那組的擊墜數可能與先前的舊式擊墜數差不多
首先是66樓的數據,測了50次也沒有出現超過40的擊墜數數據我想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
然後是你所測試的數據,若果舊式擊墜數數據各加上2機的浮動值的話,也能解釋12的擊墜數
然後是這個
當中的12和13擊墜數也可以用浮動值來解釋
唯一比較迷的就是以下測試的16擊墜數
要打出16擊墜數浮動值就要到3機了,雖然也不能排除浮動值真能到達3機的可能性…
但綜合現有數據來說裝備倍率不存在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
畢竟那條推定擊墜數公式也是基於小樣本數據來推測的,在舊式擊墜數相對少的情況下由於浮動值的原因而推測錯誤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另外是舊公式計算的問題,艦隊裝備對空加成值為單艦裝備對空加成值取整後再相加,而不是相加後再取整
舉例來說,以你那三艘對空10的驅逐各帶一格後期砲的測試組來算,正確的舊公式擊墜數為:
= [ (10 + 5 + [ ( [ 5 x 0.35 ] x 3 ) x 1 ]) x 0.2125 ]
= [ (10 + 5 + [ ( [ 1.75 ] x 3 ) x 1 ] ) x0.2125 ]
= [ (10 + 5 + [ ( 1 x 3 ) x 1 ] ) x 0.2125]
= [ 3.825 ]
= 3
你的算法是:
= [ (10 + 5 + [ [ ( 5 x 0.35 ) x 3 ] x 1 ]) x 0.2125 ]
= [ (10 + 5 + [ [ 5.25 ] x 1 ] ) x 0.2125 ]
= [ 4.25 ]
= 4
單艦裝備對空加成值沒有取整,而是在艦隊合計裝備對空加成值那裡才取整,所以便算錯了
66樓那個舊式擊墜數同理
另外與對空無關,裝甲亂數方面近期有新驗證,有興趣的你可以看看:
http://dz.aemedia.org/forum.php … ypeid%26typeid%3D22
驗證辛苦了。現在先應付活動,過了活動後才想驗證的事吧,畢竟活動比較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