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高达与EVA还能存续吗?——鹤卷和哉导演展望机器人动画的未来
▍本文刊登于2025年08月15日雅虎新闻,原标题「10年後、ガンダムやエヴァは生き残っているか──鶴巻和哉監督が見つめるロボットアニメの未来」。如今,动画产业已发展到被称为「日本支柱产业」的程度。拥有『新世纪福音战士』系列的khara工作室便是动画产业的其中一员。鹤卷和哉是khara工作室所属的动画导演,曾在引发社会现象的『新世纪福音战士』中担任副导演,并在『福音战士新剧场版』中担任导演,此后一直作为庵野秀明总导演的得力助手支撑着该系列。2025年7月,他参加了在洛杉矶举办的「Anime Expo」和在巴黎举办的「Japan Expo」,受到了海外粉丝的热烈欢迎。另一方面,他提到「再过10年,『高达』系列可能也无法生存下去」。鹤卷是如何描绘机器人动画的未来呢?
更新机器人意义的必要性
——1995年TV系列『新世纪福音战士』中担任副导演,此后在庵野秀明总导演麾下执导了『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系列。其个人导演作品包括『FLCL』(2000年)等,作品的风格以流行轻快著称。作品中角色性格鲜明,自由奔放地穿梭于故事之中。这次鹤卷导演执导了『机动战士高达』系列的最新作。对1979年播出的『机动战士高达』等系列进行大胆重新诠释的『机动战士高达 跨时之战』引发了粉丝间的激烈讨论,甚至有年轻人表示「正是因为『跨时之战』才去看了初代作品」。
鹤卷:我一心想从事绘画工作,原本打算专心做动画师,从未考虑过导演或编剧。因此,作为导演所需的绘画以外的部分,如音效、音乐、剪辑等,我至今仍处于摸索阶段,坦白说并不擅长。庵野不仅在剧本和绘画方面出色,这些方面也极为精湛。即使近距离观察他的工作,我也难以将这些部分用语言或理论表达出来,更无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这次接受导演一职,是因为在『福音战士新剧场版』制作期间,曾担任最艰难的制作统筹职位的杉谷勇树(『跨时之战』主制片人)向我发出了邀请,我希望能够回应这份信任。
——1970年代是机器人动画的兴起时期,人类驾驶机器人与敌人战斗的类型也出现在这个时代。华丽的机械动作让少年时代的鹤卷也心潮澎湃。
鹤卷:在我小时候,摩托车和汽车是令人憧憬的对象。乘着这种憧憬,我迅速成长为大人,并认为拥有超越大人的工具——「可操控的机器人」这一存在。但现在的年轻一代可能不需要这样的东西了。从现在的漫画和动画来看,主角们已经可以通过魔法或超能力,更直观地行使超越成人的超级力量。在游戏中,只需熟练操作控制器,就能自由操控屏幕上的角色,或许这样就足够了。他们可能无法理解驾驶机器人的意义。现在,那些对摩托车和汽车充满憧憬的世代还勉强活跃在舞台上,但再过10年,『机动战士高达』系列可能也难以生存下去。在制作『新世纪福音战士』系列时,我再次深刻感受到需要更新机器人意义的必要性。
孩子不像大人那样目的与行动一致;「母与女」这一主题
『机动战士高达 跨时之战』是全12话的电视动画。主角天手让叶(昵称玛秋)是生活在宇宙殖民地的高校生,因偶然机会登上高达夸克斯,参与名为「军团战」的非法MS决斗竞技。在军团战中与玛秋搭档的神秘少年修司,以及促使玛秋驾驶夸克斯的神秘少女涅安。这三位年轻人构成了故事的核心。该剧于4月开始电视播出,此前于1月已公开了为影院版特别剪辑的版本。
——继取得卓越票房成绩的剧场先行版后,电视播出也因每集均登上社交媒体热搜而引发热议。
鹤卷:电视播出时剧本分镜已完成至最后一集,这让我松了一口气。若像漫画周刊连载那样,需根据社交媒体反应调整结局走向,恐怕会被各种反馈弄得头昏脑胀吧(笑)。
虽然这是一部采用每集前半铺垫、后半战斗收尾的传统剧集格式,但我刻意强调了「每集都浓缩了戏剧性和信息量」的OVA风格。这是我首次执导电视系列剧,原本想加入更多轻松的日常场景,但完全没能实现(苦笑)。
——玛秋给人一种中途不犹豫、不停滞,一路冲到最终话的印象。
鹤卷:玛秋并不害怕失败或被讨厌。她认为自己该做的事,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做。玛秋的配音黑泽(朋世)最初对玛秋的感情把握不准,曾在演绎上感到迷茫。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为了实现目标而合理地行动是理所当然的,但孩子未必会这样做。目的与行动不一致,有时也会给人这种印象。她并非总是从目的倒推行动,而是会做当下认为正确的事,这样的聪明女孩,还未完全长大。我这样解释过:希望能够描绘出一个缺乏成熟「核心」的玛秋。
作品的主题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选择女性主角的影响。玛秋与修司的关系虽可作为她驾驶高达的直接动机,但似乎难以成为作品整体的主题,于是「母亲」这一存在浮现出来。玛秋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多位「母亲」般的成年女性:亲生母亲珠希让叶、废品公司老板安琪、第四话中遇到的联邦军前「唯一」(王牌)诗子菅井,以及第九话登场的拉拉·辛。这些女性角色构成了玛秋成长为成年女性的养分,成为她的人生榜样。涅安与吉恩公国权贵基西莉亚的亲密关系,也是「与母亲般存在相遇」的体现。这与作品世界本身实际上是拉拉为了守护她所爱的夏亚而创造的「另一边的世界」这一设定相呼应,其动机带有母性的色彩。
如何面对「高达」这一设定
高达系列中存在「新人类(Newtype)」这一概念。新人类被视为适应宇宙世纪、在非语言沟通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觉醒的人类,但其定义并不明确。玛秋与初代高达的阿姆罗·雷、夏亚·阿兹纳布尔一样,是新人类。
——玛秋喊道:「我们每天都在进化。明天的我……一定要变得更强!不需要别人保护!要变得强大!新人类!」这让我感到,这是鹤卷导演赋予玛秋的「新人类形象」。
鹤卷:新人类概念的棘手之处在于,它将「人类能够相互理解」的宗教式理想论与「直觉优越」的实用能力混为一谈,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概念。
此外,登场的新人类角色大多是年轻人。由于精神上尚未成熟,他们常被理想与难以掌控的能力所左右,从而陷入不幸。无论是『机动战士高达 逆袭的夏亚』中的夏亚,还是『机动战士Z高达』中的哈曼,尽管各有其理由,但正是因为他们急于承担「必须立即拯救人类」这种过于沉重的责任,才导致了灾难。我认为,人类并非分为「新人类」和「旧人类」两种类型,而是存在可能有50%成分是新人类的人,也有10%成分是新人类的人,甚至可能只有1%成分是新人类的人。阿姆罗和拉拉也大概只有60%的新人类吧。我认为人类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世代的更替,逐渐向100%的新人类的方向发展。这次出现的夏利亚·布尔(初代中也有登场)已经超过30岁,是一个精神上成熟的新人类。通过让这样的角色登场,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玛秋最后对抗的,是与电视版同样设计的「高达」,且其体型巨大化。这似乎也暗喻了高达产业的巨大化。
鹤卷:这是一种宏大叙事,某种批判性的「御宅式享受」。巨大的「高达」正是出于这种易于理解的考量。
从「为自己制作」到「为他人制作」
——在完成最后一集后,鹤卷导演心中是否发生了变化?
鹤卷:在制作『机动战士高达 跨时之战』时,我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感受。以往,我总是先为自己制作。我认为,作为创作者,制作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东西才是诚实的做法。但这次有些不同,我始终怀有「为他人制作」的意识。我没想到自己竟有这样的服务精神。这可能是因为刚结束耗时良久的『福音战士新剧场版』项目,也可能是因为这次是面向普通观众而非电视观众,或是因为这是『高达』系列的缘故,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笑)。或许是因为我现在已年过五旬,也可能是因为在演绎他人创造的世界观和角色时,我变得更加客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