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0085(A.D.2005)9月26日,A.E Media第三期《The Aggradation》节目开播:
今天是个陌生的面孔,Kinasa Gu,A.E Media《The Aggradation》节目二人主持之一!也是A.E Media暂时少数在一线工作的女性!应该可以给青一色male的A.E Media带来点点色彩吧!哈,题外话到此为止,今天给各位带来的U.C世纪科技积淀的又一项重要技术,当然它也是由之前的米诺夫斯基物理学(Minovsky Physics)的诞生而来到这个世界的!
U.C.纪年,人类摆脱了地球重力的束缚的同时,科技的发展似乎也摆脱了重力,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飞跃前进。科技的发展不但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亦为军事领域带来冲击。毫微工学应用的广带域γ射线镜的开发,使得人们能够有效防御X射线及γ射线;而临界米透体涂膜的运用,则可令激光(Lazer)的攻击失去威力;旧世纪1970年代开始倍受关注的荷电粒子光束武器(PBW:Particle Beam Weapon),一方面容易受到自然电场和磁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单纯的脉冲状态下也可以通过诱导电流进行电磁防御。此时,由荷电粒子光束兵器转变而来的新兵器——米诺夫斯基粒子光束兵器(MBW:Minovsky Beam Weapon)却乘着这米诺夫斯基物理学(Minovsky Physics)的崛起和发展的洪流跃入人们的视野。而当有利于一年战争(One Year War)双方的『南极条约』(Antarctic Treaty)的签定,最具破坏力的武器—核武遭到禁用。那么除核武外最强的米诺夫斯基粒子光束兵器(MBW)无疑将为宇宙世纪的军事领域带来新的生机,并成为未来的趋势。
作为米诺夫斯基粒子光束兵器(MBW)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广为人知的打击型武器,MEGA粒子炮已经在宇宙世纪的舞台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既然说到MEGA粒子炮,必须先从MEGA粒子这种特殊的重金属粒子谈起。从米诺夫斯基物理学(Minovsky Physics)中我们了解到,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分为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两种,两者呈对状存在。将带不同电荷的两个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加以缩退、融合,便形成一个中性的『MEGA粒子』。在缩退的过程中,一部分质量会转化为MEGA粒子的动能。吸收了这部分动能的MEGA粒子在蓄积至一定量以后,会以『弹』的形式发射出去。当然,这种发射仅仅是一种无序性的扩散,要想真正将它作为武器使用的话,还必须经过I Field所形成的『炮身』进行反复的收束和加速。
下面来具体说说MEGA粒子炮。通常一门MEGA粒子炮由发生区间、蓄积区间、成长区间和射出区间四个部分构成。由于成长区间拥有多个收束/加速管,所以一般MEGA粒子炮往往具有一具长炮身。
在确定打击目标之后,发射信号由本体CPM(Computer Performance Monitor)通过基座连接部位传送至炮内CPM。能量电容产生的强力I力场对发生区间的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进行压缩,使其缩退、融合,从而形成MEGA粒子(图2[1])。
接着,高能状态的MEGA粒子被送往蓄积区间,并在那里蓄积至一定的值(图2[2])。
达到此值的MEGA粒子被送往Beam发生装置并得到释放。变成光束状态的MEGA粒子在通过成长区间内数个环形收束/加速管,由I Field对MEGA粒子进行收束和加速,提升MEGA粒子的发射距离和贯穿力,使其达到可发挥最大破坏力的状态(图2[3])。
最后,完成上述过程的MEGA粒子被安置于发射区间的弹道上,调整指向目标,并可以通过偏向管进行弹道修正(图2[4])。
MEGA粒子炮在军事领域得到充分重视,在已经过去的『一年战争』(One Year War)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舰艇及MS上,逐步成为宇宙世纪军备的核心,这当然是有其原因的。且不提MEGA粒子炮仅次于核的压倒性威力,仅同等能量的前提下可以发挥数倍威力这一点,就令实体弹武器和激光武器望尘莫及。与MEGA粒子武器相比,实体弹式武器最大的缺点在于能量损耗过多及装弹量有限。通常情况下,实体弹武器的能量有效转换率仅为30%~40%。而激光炮的能量转换率虽然略高,但也仅高出实体弹武器20%左右。因此,能量转换效率高达85%的MEGA粒子炮优势十分显著。此外,MEGA粒子流不会被任何电场或电场偏转的特性,这些成为了MEGA粒子炮无可比拟的优势。
U.C.0075年5月,Zeon公国率先开发出第一部稳定的MEGA粒子炮,联邦军对于MEGA粒子炮的研究则相对滞后。最初的MEGA粒子炮在实战中用作舰艇等大型武器平台的主炮及副炮,随后又成功应用于大型MA。
MEGA粒子炮虽然优势颇多,但依然存在着使用时能量消耗过大的缺陷,以至于无法连射。而且一旦核融合炉出力下降,在两次射击之间所需等待的时间也会相应延长。在战场上,这种等待往往是致命的。同时,在MEGA粒子的产生阶段中,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的压缩和融合需要相当大的能量,而以早期的技术条件几乎不可能将此装置小型化。由此导致在MEGA粒子炮接近实用化要到距开发成功十年之后的今天,但通常型的MEGA粒子炮(包括能量源)的质量和体积依然非常庞大。
随着MEGA粒子炮实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运用领域也日渐扩大。U.C.0076年,划时代的新技术——E-CAP(Energy Capacitor)成功得以研发,联邦军依靠此技术率先开发出可供MS携带的MEGA粒子炮,即实用化的Beam Rifle,这项发明不但使联邦军的军备水平得到迅速提高而扭转了在『一年战争』(One Year War)初期的劣势,而从科技树的意义上讲,则将MEGA粒子武器的发展领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下期我Kinasa Gu就将带大家去了解MS搭载MEGA粒子炮的艰辛路程,这次节目到此为止,谢谢大家收看,See you!^^b
-End-
原作:Kinasa Gu
编辑:Young Yang
资料提供:Kinasa Gu
ヽ(`Д´)ノ
图片好像看不到,是我的错觉么?
图片好像看不到,是我的错觉么?
不是错觉,我也看不到。
From:aa2885362:
图片好像看不到,是我的错觉么?
不是错觉,我也看不到。
米粒不受電場影響,所以偏向環是用I-Field?